文学领域就存在“顶峰现象”。如唐诗李白、宋词苏轼、明清小说曹雪琴等,竖起的丰碑,是“空前绝后”的。只有承认这个现象,我们才能更好继承和发展。
这不仅在人文科学领域存在这种“丰碑”现象,在科技领域也存在。例如在物理界也有似类现象。如果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人物的贡献,这样就构成由一个一个物理学家贡献构成的曲线图。並出现了两个顶峰,一是经典物理拱起的牛顿的丰碑,二是近代物理拱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丰碑。尽管其他物理学家在促进物理事业不断发展,但他们的贡献远不如这两位大师级的贡献。谓之“丰碑”(顶峰)现象。
可见,“丰碑”现象,是个普遍存在的,只是缘于我们对此认识的滞后。
同样,书法事业也毫无例外地存在这种“空前绝后”的顶峰现象,尽管书法可能在发展,这取决于三个条件,很难同时出现。
一是“天时”,晋正处在书体由古隶变现代书体的行楷的变化的时代、各派思想异常活跃、当时有儒、道、玄学;二是“地利”,王羲之是大家族,形成一个强大书法氛围,三希堂的王珣的《伯远帖》可见一斑;三是“人的素质”,王羲之是“龙”一一天份高,“跃天门”一一功夫深水平高,收到“虎卧凤阁”之效。(梁武帝评王羲之字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阁”)。由于这三条都集中在王羲之一人身上,才出现了“楷、行、草”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人们景仰的书圣一一顶峰。
那些发赶超书圣王羲之之语的人,明显是三条很难同时具备的。
王羲之书法,並不会因为经常练熟悉了,变成“俗”了;相反王的字是宝藏,我们並没有真正读透。正如王羲之所说,“书法是玄妙之技,非达人君子不可述也!”。只有承认这种客观存在,我们才能很好地继承、发展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