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打方,现在的临帖,犹如学生“题海战术”,只顾刷题,没有形成“解题能力”,故而走向误区。
那么科学临帖到底是什么呢?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形成了书写能力,才能练好书法,临帖仅是手段,而非目的。
那么什么是书法能力呢?通俗的讲,就是书写的能量、本领(方法、程序、工具)等。如临帖的能力包括,眼力、笔力、评价能力等。
眼力,就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一个字帖拿过来,先观察是碑是帖,其特点是什么(如用笔、结构、用墨)做到心理有数。
笔力(不是用笔),就是具体临习过程的笔写能力的形成,它包括用笔、用骨、用墨。一般人都是在通临过程中逐渐悟写的到的。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要“集中练习一种能力”,这样既质量好、又省时间。如运笔有入笔(方、圆、尖)、行笔(或锥画沙或屋漏痕)、出笔(方、圆、尖),连笔(实、虚)等。如我临褚遂良《倪宽赞》的方笔,专门陆续练了一年,方练成,再结合通临,才能形成能力。表面上是慢,实质是快的,一年练成方笔,能说不快吗?
其它能力逐一突破,集中与通临相结合,方可形成能力。一旦形成能力,就能收到“想写啥样就写啥样”(意在笔前)之效,当然就能收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想收到意外效果,也偶有现之(创造)。
评价能力,每次临帖后,都要观察原帖与临帖的异同,进行评价,找出成功、不足、努力方向等。
这三个过程不断的反复,尤其是订着一个帖,形成能力之后,再临其它帖就变成易事了。
临帖过程,就是形成书写能力过程。这个能力通常叫“基本功”,有时泛称“功夫”。而“功夫不是时间的堆砌,而是准确的积累。”(启功语)
下面图片是褚遂良良的《倪宽赞》和我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