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收藏本站
首 页 关于本站 本站备忘 站名题字 名家题赠 网上展厅 作品拍卖 综合频道 教学频道 留 言 板 论坛频道
  当前位置: 书坛组合 > 岭南风 > 见证友情 > 风从南来
 
 
 
 

  风 从 南 来 

——“岭南风书艺探索组”议

刘贤斌



  元旦期间,忽接广州李庆绿寄来的《岭南风书艺探索作品集》,并为此一“风”字暗暗叫起好来。

  提及岭南广东的书法艺术,当首推清末康有为了。康氏不仅以其著作《广艺舟双楫》享书学盛誉;其书法高扬碑学的艺术风格,影响及至当代。为“碑体行书”风尚开启端倪。是故“碑帖合流”引为一时潮流。此次“岭南风”自南海来,以广州为中心,“波及”周边地区,集结岭南书坛青年才俊凡10人。有意气风发、蓬勃向前之朝气。既以风名,又不打其他“口号”、“旗帜”之类,或有“动则生风”之意在。展卷之间,读到李庆绿在序文中的诗句:“当他们以进取的心态汇集成风,风势是如此的猛烈!思维的碰撞,书艺的交流,令人陶醉,催人奋进!”让人对他们的积极进取顿生感念之情。

  但笔者崇尚风之自由生成。“劲风”之刚烈;“微风”之温润可以同样适之自然。而不应以“狂猛”或者“平和”称为友善。“岭南风”尤宜如此,何必“让风刮得更猛!”杜子美尝有“随风潜入夜”之句,“春风”之和煦,可带雨而不作声息地泽被于大地;诗圣又有诗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秋风”之无情,几近狂乱。辟如夏之“荷风”;冬之“朔风”。时令之异,而致多变如此,这就是“风”!其实,“岭南风”不作资质排序,也没有组合内部的条文约束和职位的设立,当更能充分显现“雅集切磋”的趣味。倘诸君更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而不作消积的人事纷争,虔诚于书艺,合力于风势,则必“风”致高远,艺道双进。如此,所聘艺术指导陈永正、徐本一、曹宝麟、何昌贵、朱培尔、王正良等自当欣慰——“好风凭借力”岭南风或可令书坛同道侧目!

  “岭南风”携“探索”二字,又可称妙。探索可承接传统之要理;探索更是展拓创变的途径。与“风”同行则探索更能奏效于艺事。《岭南风书艺探索作品集》为其首次告白于书坛,一人数件作品,或碑或帖,诸体悉备,软硬并施。兼有篆刻“点缀”其间。给人以活脱、包容的整体感受。是昭示其不囿一途,多点进发而异彩纷呈的发展前景吧……

  10位青年因为一个共有的书法情结,而常相聚首,在广州的茶文化中饮书法的甘醇。他们能在白天放下繁杂的工作去实现一个关于“岭南风”举措;我亦常在夜阑人静之时接到来自缤纷花城的电话絮语。欢笑之声让我也能得到品茗怡神的快慰。每每此时,我就开始遥想广州的夜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在霓虹闪烁,歌舞喧嚣的都市一隅,一群年轻人正陶然于南国的夜色中随风而起。也更加艳慕“岭南风”诸君的惬意与逸兴书情。

  愿庆绿他们“风正帜悬”,实现超越。

[本文由李庆绿先生提供 原载总第803期《青少年书法报》]

 

 

    


版权所有 (C)1999-2005 www.ybsftd.com《硬笔书法天地》网站 站长:史洪清
通信地址:辽宁省东港市1号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118300
联系电话:013842548997 电子邮箱:ybsftd@163.com ybsft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