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无处不飞花
——读《岭南风书艺探索作品集》
□梁能伟(集宁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
辛已岁末,羊城书友李庆绿先生寄来《岭南风书艺探索作品集》,嘱余写点相关的文字。余与庆绿君交往有年,知他多年醉心翰墨,加上东莞的黄品功、海丰的黄钦斌、徐闻的冯才权等先生均乃故交,亦曾早听他们说起筹建“岭南风书艺探索组”的初衷,故很乐意写下下面的文字,与诸君共勉。
岭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及近代,岭南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朝有以哲学家陈献章为代表的“哲人书法”,清代则是以黎简、李文田等诗人、画家为代表的“诗人书法”、“画人书法”。及康南海 《广艺舟双辑》的问世,从而翻开了岭南地区乃至中国书法历史的新的一页。作为岭南书坛的后备军,越来越多的青年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在继承传统,秉承师法的同时,努力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虽然工作、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但甘于寂寞,埋头治学,执著的追求书法艺术,精神可嘉。新世纪之初,一群来自古城广州、新兴经济城市东莞、革命先驱彭湃故乡海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进出口港徐闻的青年书法作者,自发的组成了岭南书坛一个崭新的组合——岭南风书艺探索组。他们以“扎根传统,探索创新”为主题,团结书界同仁,相互传递信息,交流切磋技艺,在如今的商品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这十位作者大多是近年来活跃在岭南书坛的才俊,且对书法有着相当的理解和追求。此次十人作品结集成册,并名为“探索”,足见诸君为艺之胸怀和态度。该《作品集》大16开本,每人占了3个页码。十位作者楷、行、草、隶、篆诸体皆备,毛笔、硬笔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基本代表了目前各自的创作水平及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并有探索组艺术指导的精品力作,使得《作品集》五彩纷呈、绚丽多姿。
李庆绿的楷书以魏碑为基调,信手写来,率真质朴,行草书飘洒俊逸、一任自然,加之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得其作品顾盼相生,雅拙成趣。其作品先后参加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硬笔书法家作品展、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精品展等重大展览,并在“青春杯”、“三溪杯”等全国书赛中获高奖。近年来,其先后撰写了王镛、洪丕漠、胡秋萍、陈景舒等数十位书坛名家的赏评文章,在书法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黄品功的书法初习颜柳,后又临习二王、米芾、黄道周、张瑞图等法帖,尤擅行草,兼及诗文。其作品具有十分浓郁的书卷气。观其书作,遒美劲挺、沉着痛快而又不失法度。下笔果敢,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结体、章法随笔就势,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感受。
林振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现为广东省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室内设计师,兼职广州市书协会员,广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室内设计学会会员。可能是所学专业的缘故,林振武的作品,幅式无论大小,无不注重整体美。然而这一切又非刻意经营,每个字及整幅作品都挥洒自如,具有很强的抒情美和节奏感。
冯才权毕业于郑州美术学院,近年用功颇勤,在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上均有非凡的表现,而且还勤于治印,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中日硬笔书法联展。其作品凝重沉稳,一笔一画均根植于传统,章法上亦求新求变,故而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锦威的作品用笔泼辣大胆,恣意纵横,整幅作品的形式美、节奏感一览无余。作品强调章法的制作和印章的运用,现代感极强。
黄钦斌的楷书由唐《灵飞经》入手,行书对王右军、米襄阳用功最勤,书作流利华美,典雅生动,文人气息浓郁,令人赏心悦目。
梁峰霄的作品以隶书见长。作者注重碑帖的结合,拙中蕴秀,古朴凝重,韵味十足。行书作品也写得落落大方,耐人寻味。做为驻港部队的一名少校军官,一直关注、致力于部队的书法事业,并取得可喜成绩,实属不易。
曾如影近几年的作品主要以探索的姿势出现。行书以米芾为宗,写得萧洒从容、仪态万方。注重对汉字结构的肢解,欹正相生,顾盼有姿,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谢云飞的作品十分注重用笔,整幅作品气息贯通,浓淡相宜,妙趣天成,虽年少但成绩不俗。
廖金城的楷书由唐楷入,写得端庄典雅,工整秀美,线条节奏明快、质朴,不温不火 ,意到笔随。
如此十人的力作结集面世,有如八仙过海,各尽其能,各展其容,各显其才,缤纷地显示了岭南书坛的活跃与宽广。尽管他们这青年一代,还只是风格初具,尚不能像老一辈书家那样各极一方,独领风骚,但十位作者都勤勉好学、刻苦探索。况且所处之时代,亦是提倡个性的张扬与驰骋的年代。加之徐本一、曹宝麟、何昌贵、王正良、潘现、朱培尔、于明泉等艺术指导的悉心呵护与关注,明天的他们定会拓出岭南书坛更加广阔的天地。
[注:此文发表于《钢笔书法报》、《中国硬笔书坛报》、《中国硬笔书法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