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氏 故 里
浙东奉化县溪口镇,因为有风景秀丽的雪窦山和弥勒文化而出名,更因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的故里而著名。二十世纪的中国,被四代伟人统领着走完了全程,他们几乎是均等地平分了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的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黄埔军校起家的蒋介石,基本上降伏了割据一方的各路诸侯,领导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年国共战争,1949年落败台湾岛,退出了历史舞台;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主持治国大计二十七年,1976年逝世;邓小平,虽几经磨难,但终于在最后一个四分之一世纪,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稳定地影响着中国的前进方向,使国家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日益殷实富足。

蒋介石的故居玉泰盐铺
这里要介绍的,主要是四伟人之一的蒋介石的故里情形和他鲜为人知的一些陈年旧事。
溪口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镇。武山雄居于东,剡水流淌于南,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古代曾有“武陵”之称。溪口雪窦山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史迹纷呈,幽谷飞瀑,古寺名刹,蜚声遐迩,以至于有人建议在现有的四大佛山外,加雪窦弥勒道场为五大佛山。当年张学良还曾被蒋软禁于此。
现代由于蒋介石父子的缘故,溪口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一度曾为国民党的指挥中心。蒋介石出生在这里一个盐商家庭。其父蒋肇聪,娶妻徐氏、孙氏和王氏,蒋介石为王氏(名采玉)所生。由于蒋父在他九岁时就去世,其母完全承担起养育管教之责,这也是后来蒋介石对其母极尽孝道之原因。1901年,十五岁的蒋介石由母亲做主娶了二十岁的商家之女毛福梅为妻,婚后感情尚好。1908年蒋去日本留学后,夫妻相聚甚少,关系逐渐疏远、恶化;次年回国后,在母亲的软硬兼施下,在上海与毛勉强同房,次年生下蒋经国。后来蒋介石又娶两房侧室姚冶诚、陈洁如。1922年,在孙中山的寓所,蒋第一次见到了年轻貌美、气度非凡的宋美龄,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锲而不舍的求婚过程。1927年,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在解除了上述三人婚约后(毛氏改称义姐,仍住老宅主持家务;姚氏安置苏州,领养次子纬国;陈氏安排出洋考察,留美五年,获硕士学位),在上海以基督教方式与宋美龄结婚,夫妻相伴共同生活48年。蒋宋联姻,虽然不排除感情上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政治联姻,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蒋在感情上,并非忘恩负义之人。比如亲接毛氏送菜,对陈氏的旧梦重温,对姚氏的精心照顾等。
受其母亲的影响,蒋对佛事甚笃。每次回乡,必到寺院瞻拜憩留,崇佛信签,而且对佛堂寺庙多有资赠。
蒋介石有强烈的家乡观念,当上国家元首后,尽管百事羁身,仍时常回溪口来。得意时回乡,是光宗耀祖;失意还乡,是谋划东山再起;清明时返乡,是祭祖扫墓;生日归乡,是为了避寿。蒋曾在1927年、1931年和1949年三次下野,几乎每次都在溪口谋划重新上台,遥控指挥军队。蒋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后,衣锦还乡,大兴土木。扩建工程势必要涉及邻里的动迁,当得知一周姓邻居不愿搬家,蒋关照经办人不要强迫。至今丰镐房东边的围墙凹进一块,就是这个缘故。一次蒋氏夫妻兴致所至,命卫兵在武岭潭撒网捕鱼。蒋族的一位长辈前来干涉:“瑞元,按镇上规矩,武岭潭的鱼,只准观赏垂钓,不准撒网捕捉,你是蒋家子弟,更要守约啊。”蒋介石听后,连说:“对,对,马上停止。”当即明卫兵收网,并将已捕上的鱼统统又到入溪中。
蒋对家乡的教育事业也相当重视,最著名的是武岭学校的建设,蒋还亲自兼任该校名誉校长。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