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影:网络对硬笔书法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愁予:一、网络能使硬笔书法得到更广、更深入地传播。网络是媒体。传播是媒体的第一特征。传播性的强弱决定了媒体的优劣。复制则是传播的第一前提,没有复制就没有传播。创作出一件作品,如果没有复制,那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其生命活力也是极有限的。通过报刊或网络,一件作品可以复制成若干进行传播,那作品的意义就不同了。传统纸介的复制在印刷厂进行;广播电视的复制在收音机和电视机中进行;网络媒体的复制在浏览器中进行。媒体因为是大规模地复制同一内容去面对不同的广大读者,所以,它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就必须费尽思量地用一个相同的内容去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这就要求媒体必须找出读者的共同兴趣和品味。众口难调一直是传统媒体必须直面却也一直无法很好解决的难题。网络媒体不必做这样的牺牲,网络媒体依靠海量的存储就可解决媒体共性与读者个性之间的矛盾。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广播电视一天的播出时间只有24小时,而网络媒体的磁盘空间对于非常小的网页来说,几乎是无限的。网络媒体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各系统是由不同的模块像积木一样搭建而成。因此网络是越做越大,故其疆域更广。网络突破了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对硬笔书法的传播也就更深入了。二、硬笔书法更适合于网络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先来看看硬笔界的现状:从最高层的中国硬协下至省级协会一直到最基层的学校、企事业书法团体,还能有活动交流的极少。在现实生活中,硬笔书法圈的交流基本上处于固态。硬笔书法精小,比之毛笔作品更合适在网络上展示,也更能体现硬笔书法原件的风采。网络极强的时效性,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三、硬笔书法的价值体现更适合于在网络上得到实现。硬笔书法的最基本价值体现还是其商品价值。硬笔书法能否得到其社会地位在很在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商品价值能否得到有效的体现。硬笔书法现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价位不高。这就意味着让她实现你商品价值不能象其他艺术品那样,在拍卖会这种大型场合实现。九十年代的烟台硬笔书法拍卖专场到时去年年未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硬笔书法人物领军人物收藏天地现场特卖”,回首这十多年的硬笔书法市场化进程,一度让大家到了硬笔书法走向市场的希望后,很快用残酷现实将硬笔人的美梦击碎。“小家碧玉”的硬笔书法置于拍卖场中成就其商品价值,必然是得不偿失。网络的低成本,更适合硬笔书法渐进推进,开拓硬笔书法市场,培养硬笔书法收藏群体。网络终究是媒介,是工具。网络对硬笔书法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终究取决于使用网络这个工具的硬笔人。
曾如影:你说搞好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是你的人生理想,你觉得你的理想距离现实还有多远?经营网络六年多来,有很多机会你可以利用你的网络资源来提升你的名气,把你个人的虚名搞得很火,但是“火”只烧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上,没有泱及“陈愁予”。每天除了本职工作,你就一心投身于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这是个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的理想事业,活在理想里的人都很苦很累,你会面对现实而放弃你的理想吗?
陈愁予: “在线”是硬笔书法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对我而言,也是施展人生的一个舞台。人生理想是个很长远而且是无法抵达的目的,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逐渐接近最终理想。人生苦短,再多给我一百年,也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所做的意义,在于探求自己的努力接近目标有多远的距离,仅此而已。为了丈量出这个距离,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以上。收集、整理资料,扫描、处理图片,制作、发布网页,分析网站统计数据等等,这都是在电脑前完成的。每天能外出的时间就是到邮局取信件的约二十分钟的来回时间。繁忙充实而有意义。台湾诗人郑愁予有一句诗“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某日我离开网络,这将是我网络生涯的告别词。当初从向森手中接过网站,我考虑过用三年时间来投身到网络。因为我觉得网络的发展速度太快,三年后我不保证自己理念上不落后。而三年后的结果是,我觉得自己目前还能继续经营好网站,至今我还没有找到让我放心的接棒者。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还有动力,每天还有做不完的事,面对网站还没有产生厌倦感,还觉得有许多未完成及有待我开发的空间。当我们感到现实与理想无法和谐时,我们会产生“累”的感觉。“累”对我而言,只不过是常常不期而至的“错觉”。我是个不知妥协的人,但我清楚面对许多事你必须得学会“放弃”。我逐渐成熟,也学会了“放弃”,但我不会无理由的放弃。若让我放弃“在线”?——我找不到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曾如影:硬笔书坛网络人,向你致敬!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