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协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教学频道 >> 书法课堂 >> 教学研究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农村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刍议         ★★★
农村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刍议
作者:管季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6 17:42:41

农村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刍议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管季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到重要位置,力图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资源单一、以少数专家为课程开发主体和忽视课程差异的倾向,提高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适切性。在农村美术教育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彰显。

  从内涵上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实现及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凡是有助于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相关因素都是美术课程资源。

  从外延上来说,美术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直接制约着其开发、利用的程度和质量。而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拓展广度,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没有宽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就没有动态生成的现代课程。

  我们需要重新“发现”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周遭,蕴藏着丰沛的课程资源,从关心“如何教(教材)”到关心“教什么?”进而思考“还可以创造性地教些什么”?更新观念,拓宽视域,改变课程资源长期被忽视、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1989年,国际艺术教育学会在开罗召开非洲年会,提出了“艺术教育与民族传统”这样一个有重要启示意义的大会主题。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艺术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针对目前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和民间美术教育资源闲置的状况,本文将侧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就都包含着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条文。日本筑波大学宫协理教授、英国的梅森教授到中国大陆进行学术交流时都介绍过各自国家在美术教育中开发课程资源的成功经验。台湾资深小学美术教师陈处世先生数次自费到大陆考察河北、陕西等地的皮影戏团,收集传统皮影戏偶。台湾许多小学都开展过开发与利用本地课程资源的研究,例如屏东凤西国小的《国民小学美劳科利用社区古建筑及地方文物指导欣赏及创作之研究》,南华国小的《利用社区废物材料指导国小学生立体造型欣赏与创作》。2001年5月《全国第三届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召开,笔者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郭祯祥教授的研究生钟政岳就这个话题交谈了几个小时,获得许多启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对学校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开始关注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尹少淳、钱初熹、张小鹭、侯令等美术教育专家多有论述。杭间、吕胜中、潘鲁生、乔晓光等民间美术研究专家也有整理阐发民间艺术审美问题的专著可供参考。广西艺术学院刘南一教授对于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贵州省教科所兰岗先生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周凤甫先生进行的岭南民间艺术对广东省艺术教育改革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北京青年学者胡晓佩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各地大量的相关实践研究,也足资借鉴。例如原北京市教委在1998年10月举办过《北京市中小学生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编印了《北京市地方美术教材》;浙江金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尝试了美术地方教材的开发;广州少年宫组织智障儿童进行《广州一日游》写生创作活动;重庆市江北区李永永老师带领学生到古镇采风写生;上海市马陆育才联中开展的《嘉定竹刻的创意教学之探究》课题研究;我们孝南区教研室正在尝试进行《孝感剪纸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尹少淳、侯令、刁山清先生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在全国推广,影响越来越大。我省恩施、宜昌、孝感等地一些学校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承担了《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子课题,网罗起一群研究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制定了研究计划和阶段性的研究目标,开展了一些有实效的研究活动。该课题计划调查研究我省传统美术文化门类、流传地域和当前遗存状况,探其盛衰根由,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美术教育价值,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一般认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之一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的课程资源匮乏,其实只是与美术学习有关的工业产品相对匮乏而已,经济上的贫困并不意味着文化资源的贫困,如果将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就会感到课程资源取之不竭。该课题省课题组负责人认为,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对于沟通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降低学习成本,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增强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培植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都有极大的助益。

  湖南谢丽芳女士主持的“蒲公英行动”课题研究,将湘西民间美术引入农村偏远学校课堂。在争取农村儿童教育公平权利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艺术的情感。她们希望探索到一种将现代美术教育融入本土文化之中的、可供在边远贫困地区推广的教育模式,这项课题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很大。首都师大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尹少淳教授、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乔晓光教授对该课题给予很高评价。

  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载体形态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人为载体的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资源,以活动为载体的资源三类。

  以人为载体的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常有奇效。譬如说香港地区中小学有一种“艺术家驻校”的做法,有些课改实验区尝试过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给学生传授传统工艺,都属于这一类。

  以物为载体的资源相对容易“锁定”。例如台湾学者陈朝平在谈到实施乡土美劳(即美术)欣赏教学时说“不论是自然景物、民俗文物或生活器物,均当作艺术品,探求其构成要素、形式与结构,了解其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其感觉性质,以发展知觉的识别能力,奠定艺术欣赏的基础”。

  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不应忽视。在城市,传统民俗活动日渐衰微;在农村,民俗文化活动依然相当活跃,大都在传统节庆集中展现,这是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一个“黄金时段”,一座“富矿”。

  课程资源既不同于一般社会资源,也不是现实的课程成分或运作条件,而仅仅是一种潜在形态。只有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认定、开发、利用和管理,才能具备课程潜能,进而转化为课程或课程实施的组成部分。具体到美术课来说,要实现这种“转化”,分析课程资源“素材”的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分析其教育功能和价值,使其适应和服从于教学要求的需要,是题中应有之议。

  教师应是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也是所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担当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具有清醒的专业自主权意识。

  目前使用的各种版别的新课标教材,较之以前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观,都在体现新《课标》理念上下了工夫。但仍然存在一些缺憾,难以适应各地各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千差万别的教学实际。教材中渗透的都市人的审美情趣,显而易见的城市化色彩和西方美术文化语境让学生对教材缺乏亲近感。

  在新课程体系中,国家虽然实行课程三级管理模式,给予地方、学校30%的自主课程,但因为教科书内容的容量多,难度大,教师疲于应付,自主课程形同虚设。要扭转这种局面,期待广大农村美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本地美术教育资源上勇于尝试,逐步积累课程开发经验。

  开发和利用农村地区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资源,必须按照系统性原则(将各种资源按照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计划地配置到美术教育各个环节)、合理性原则(将与具体教学活动有关的资源经过挑选和甄别后选择最优质的部分再行配置)、可行性原则(对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效率性原则(尽可能选择经济投入要求低、教学效果好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课程资源与现行课标教材精心整合(而不是简单的组合,更不是随意凑合),争取学校领导和教师同伴的理解与认同,赢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慎重去取,透过形式之表,把握精神之真,打通课堂内外,激活美术教学。

  我省民间美术资源极为丰富,广济传统竹器、天门蓝印花布、土家西兰卡普织锦、洪湖贝雕、应城膏雕、长阳木雕、通山木雕、保康墓碑雕刻、云梦远安等地皮影、大悟织锦带、黄梅挑花、汉川马口陶器、孝感剪纸、老河口南派木版年画、通城民居、三峡奇石、黄冈农民画、安陆水墨漫画等等,都是可资开掘的课程资源。农村地区俯拾即是的泥、木、竹、石、草等等也是美术创作可资利用的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现行课标教材无疑仍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载体,因为教材呈现了一定的系统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所依凭。广大一线教师要珍视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参与教材建设提供的创造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美术教育资源,进而编写地方美术教材,值得尝试。台湾美术教育家黄壬来先生在论及美术课地方教材开发问题时的一段话颇有参鉴意义:“乡土教材在表现方面可增广媒体种类,拓宽题材范围,并结合生活情境,使创作活动多样化,生动有趣,而且结合儿童经验。在审美活动方面可提供自然物、人造物及社区所有的各种艺术品,作为视觉欣赏对象,以培养知觉能力与美感能力,增进对艺术与文化,尤其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在生活实践方面则可提供生活情境,使儿童从实践中发展应用能力,培养追求精神生活境界的情操,体认环境与人类幸福的关系,养成爱护与保护环境的观念与适当开发土地的概念。”

  在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中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不仅仅是活跃美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育部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是让民间美术得以以“活态文化”传承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化,有效地传承民间美术,实质是对文化差异性的维护,对民族文化特质的维护,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意义十分重大。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怀抱理想,克难奋进。即以笔者所在的孝南区来说,老一辈剪纸艺人故去之后,资料搜集很困难,传统工艺后继乏人,各地的情况大略也是如此。我们除了借力于文化、文物部门的研究成果外,还应该有搜集、整理、活化、利用本地美术教育资源的明确意识,睁大眼睛,亲历“田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做一些工作,不能让传统民间美术淹没在“城市化”的洪流中,不能让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强烈的人格精神的艺术珍宝或只成为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展品供人观赏赞叹,或独守尘灰蛛网,一任雨打风吹。

  我们所做的工作,其意义将远远超出课程资源开发本身,会带来认识境界的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经验的极大丰富和美术教育资源的应用裕如。

  
[作者附言:本文系由笔者为2006年“湖北省初中美术教师培训班”学员授课讲纲整理而成,发表于《教师继续教育》杂志2006年7、8期合刊和《孝感教育》2006年第4期。应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的邀请,笔者将于2007年10月中旬为该系学生作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当代美术设计》的学术演讲,日前已与该系系主任张勇先生共同商定了演讲要点。
  笔者认为,书法艺术可视为一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硬笔书法家,关注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关注一下当代艺术设计发展动向,对于拓宽创作视野,提升创作者的文化涵咏,或许有益。
  暑期(7、8两月)笔者另有其他领域的写作任务,未能向几家硬笔书法网站提供专稿,就此向网友表示歉意。近段将有书法评论新作上传,敬请垂顾。]

文章录入:ybsftd    责任编辑:ybsftd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21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