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展览频道 >> 网上展厅(3) >> 王运智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王运智作品润格
王运智作品润格
九头鸟家园[王运智留言板
天生我“材”
醉卧四宝堂

不是风,是雨!—— 关于
南坡先生
小子可造 ——说说曾如影
聊聊梁继
更多内容
回眸·反思——湖北硬笔书法摭谈         ★★★
回眸·反思——湖北硬笔书法摭谈
作者:王运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2-01 12:59:16


湖北省首届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交流材料  (湖北·武穴)
 

   湖北硬笔书法可以作这样评价:它是与整个硬笔书法的历史性进程同步的。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萌芽,八十年代的提高,至新世纪的日趋成熟,湖北硬笔书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硬坛中坚,也为推进硬笔书法的艺术化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和磨灭的表率作用。

   表率之一:创作领军,媒体先行

  八十年代中期,当相当一部分人还对“硬笔书法”这一新生事物感到陌生,对其艺术性还困扰在喋喋不休的纷争疑惑中时,以樊中岳、陈新亚、张秀、周德聪、夏奇星、柳长忠为代表的领军人物便积极投身这一新的艺术门类的构建之中,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硬坛早期的活跃分子。樊中岳先生以一笔取法高古的篆书,张秀以一手碑味浓郁的楷书独领硬坛风骚,成为中国硬坛二十余年来屹然不动的楷模和执牛耳者。而强势媒体《书法报》在湖北的创刊,“硬笔专版”的设立,为硬笔书法跻身艺术行列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湖北硬笔书法人才助了一臂之力。

  表率之二:教育为本,理论切入

  1987年,名噪当时硬坛的“李氏三川”(李洪川、李浩川、李泽川)三兄弟在全国重镇武汉成立了中国首家“三川钢笔书院”,在我国硬笔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一方面积极开展书法培训,辅导书法新人;另一方面大量公开出版各类字帖,以字帖泽惠后学,拓展了硬笔书法基础教育的新模式,许许多多的硬笔初学者徜徉其中,深受其益。虽然在后期有湖北司马东、司马彦父子的效仿,并以此为参照,拓宽了书法后学的教育渠道(他们依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行出版了多套我省中小学生硬笔字帖),但声名不及李氏三川远播。三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湖北一年轻书法作者王运智在《青少年书法报》公开发表了一篇《论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批评文章,由此掀开了硬笔书坛批评的沉寂之风。文中,作者以犀利的文笔对我国硬笔书法的倡导者、发起者的庞中华先生作品展开了尖锐批评,在肯定了庞中华作为硬笔书法的奠基人,在“有力地推动了硬笔书法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作品中“重法轻意”的缺憾进行了中肯指存,并向硬笔书法理论界同仁提出了“用硬笔写好字能否可以真正称之为硬笔书法”这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王文在当时对硬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我省硬坛理论作者不断涌现。如仙桃的刘贤斌,武穴的郑沛成、武汉的严海南等都是具有才思敏捷,极富哲理思维的理论精英,他们撰写了大量指导硬笔创作实践的深度文章,为湖北硬笔理论占据全国一席之位功不可没,功莫大焉。

  表率之三:展赛主导,打造品牌

  1996年,供职于湖北咸宁地区农业银行的邹慕白先生辞职下海,在当地文联及新闻出版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份颇具影响的《钢笔书法报》。该报的问世,可以说为湖北硬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令许许多多的全国硬坛同仁对湖北刮目相看,这张报纸不仅成为全国硬笔书法爱好者的乐园,更是湖北硬坛引以为豪的资本和骄傲。在如今报刊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钢笔书法报》依托湖北,面向全国,与最早创刊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并驾齐驱,成为弘扬我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中流砥柱。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邹慕白先生能凭靠着良好的信誉,打造精品赛事,全国“五届”文华杯的成功举办,数百名硬坛精英的强力推介,充分彰显了湖北硬坛中人在全国硬书界的魄力、胆略和雄心。

  “唯楚有才”。以上撷取的只是湖北硬坛人在全国硬笔界中能够承上启下的点滴浪花,但放在滔滔不竭的硬笔历史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微不足道,我们不会因几滴飞溅飘摇的浪花而遮盖和忽略了湖北硬坛的不足和缺憾,那样只会使湖北硬笔事业停滞不前、迷失方向和自我,我们只有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才能跻身全国硬坛强省之林。

  以下是对我省硬笔书法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思路及建议:

  一、招纳贤士,发挥组织作用

  2001年12月,湖北硬笔书人盼望已久的硬笔省级群众组织——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成立了,他是在戴浩书,樊中岳、马万程等一批有识之士的呼吁和多方奔走下成立的,研究会的成立揭开了湖北硬笔书法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研究会的成立相较于全国其它省份硬笔组织,似乎晚了一大步,落伍于兄弟省份多年,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虽然在协会主席团成员的极力张罗中成功举办了一次“劲酒杯”全省硬笔书法大赛和这次的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但与一些较早成立的全国其它省硬协如辽宁、江苏、湖南、浙江、河南等开展的活动相比,显然有点冷冷清清,不够火热,这种相对冷清虽然有其客观因素(诸如成立较晚、资金不足、人力匮乏)存在的一面,但也有以下不争的事实:(1)协会定位太高,普及工作难于奏效。我们知道,硬笔书法的兴起是近三十年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硬笔书法爱好者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以硬笔写字,在向艺术过渡转换的过程中正处在一种探索阶段,并没有作深层研究,他们本想靠进组织,可又感觉“湖北硬笔书法研究会”这一组织的学术性质太浓,太纯艺术化,门槛太高。他们以为:要想进入“研究会”,会员必须是对硬笔书法艺术有深入研究且成绩卓著的贤士能人,会将处于摸索和早期创作阶段的书人拒之门外,所以这类人员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等待观望,造成这支硬笔新军的大量流失,影响湖北硬笔书法的普及进程,工作不便展开。建议:改“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为“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把普及兼及提高定为今后我省硬坛教育、创作的要旨要务,在不影响艺术水准的前提下,降低门槛,扩充队伍,广泛吸纳会员,形成省一级硬协组织的强大规模。(2)基层组织不全,协会运作无法延伸。任何一级组织的号令递传和方案实施必须依靠下一级组织牵线搭桥,方能上下齐力,否则,只会形成“空中楼阁”。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成立近两年来在这方面好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全省除武汉市成立了“武汉市硬笔书法研究会”以外,截至目前还无一地市级成立相应的延伸(下级)组织,这就给省硬研会的决议贯彻、工作开展造成不力,不能上传下答、上呼下应,形成合围。如何扭转工作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建议:由省硬研会主席团成员牵头,主动出击,多方游说,网络各地市州文联、文化局、宣传部和硬坛贤达,迅速适时地成立各地(各级)硬笔基层分支机构,并给予方方面面的疏通和关照,协助其开展硬笔活动,发展会员。(3)无人专职驻会,让人感觉协会虚设。硬笔协会作为一个群团组织,会员完全靠一种对艺术的挚着虔诚和浓厚兴趣聚结在一起,进而开展活动,交流书艺。这种疏散式的组织必须得有一个“主心骨”,也就是协会必须安排人员驻会,专门牵头进行协会内部建章建制、财务管理,对外发展力量、组联协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入会人员放心,把协会当成信赖之家。无驻会人员只会让会员们感到一种摸不着门槛,找不着北的无奈。当然,办公场地和启动资金是困扰协会工作的关键所在,但作为省一级群团组织,无办公地点,无专职驻会人员,只会对指导下一级基层组织的工作带来不利。建议:省硬协采取优厚条件和宽松政策,公开招聘有硬笔书法创作实力且又有公关交际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的贤士驻会,用“硬研会”的招牌与企业联办活动,使企业搭台,协会唱戏,以获取厂矿,企业单位的经费赞助,并相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措施,让驻会人员工资、福利有所保障,工作有信心。只有这样,协会便能在活动中壮大、积累资产,增加知名度。

  二、提升地位,举办硬笔省展

  我省研笔书法研究会成立后不到一年,便组织了一次文企联姻的“劲酒杯”全省硬笔书法大赛,但据有关方面透露,参赛人数不甚理想,虽顺利落幕,可并没有在省内造成一定声势,扩大“省硬研会”的知名度。原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未能抓到位(1)赛前宣传力度不够,信息知者甚少,(2)基层中间组织薄弱,分层落实欠缺,(3)赛后承诺无法兑现,失信参赛作者。为了扭转和弥补如上缺憾,建议省硬研会应尽快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筹办一次最能显现省硬研会权威和实力的大规模省硬笔书法展,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省硬笔书法的普及、壮大、发展。省硬书展可拟定为两年一届,但每届必须赛出至高权威,这样做就会吸引更多的硬笔甚至毛笔圈中人加入,从而加强会员阵容。鉴于省硬书展的组织方(省硬研会)基层力量薄弱,可暂时依托各级文联或者书协(指毛笔书协)来发动组织,征稿送审,并邀请省上知名书家作评委,评审结束后再通过强势媒体公布获奖以及分地区入展人员名单。值得注意的是,评审后作品的展出环节往往容易被主办方忽略,光评选不展出不利于激励参赛者的热情。作品能通过某种方式、场所向众人展现,实际上是一个展赛双方均能互利互惠的交流平台,它不但会提高参展者的知名度,更有利于变相提升主办方(组织机构)的地位。最后,如果条件许可,也可编印入展作品集向参展者赠送,若经费问题不能实现,也可以收取一定的成本费以弥补不足。举办硬笔书法展的目的旨在激励全民参与,促进艺术交流,提升协会地位,只要地位上去了,才能更好的展开各项工作,只有开展活动,才能积累资本,将我省的硬笔书法事业送入良性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培育骨干,实施精品战略

  湖北硬笔书法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征程中,伴随其左右的有一部分无怨无悔的痴迷者,他们自始自终地跋涉着,在这一艺术苗圃里矻矻以求,最后功成名就,成绩斐然。这一颗颗光彩耀眼的星星,令硬坛中人翘首仰望。他们之中不乏创作高手,理论新锐,组织将才,出版专家,他们是湖北硬坛后来者崇拜的偶像,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虽然湖北有许许多多的硬坛干才,具有其它省份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之优势,可由于我省硬笔组织成立太晚,这些硬坛“干将”们的活动基本上是游兵散勇式的孤军奋战,未形成合力之势,无力打造湖北硬坛的“航空母舰”。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湖北硬坛要想出人才,出精品,必须发挥省硬笔书协的“龙头”作用,组织笼络这些深藏潜力、分散各地的硬坛中坚,依靠这些硬坛“榜样”来示范作表率,并采取以点促面,以地区带动全省的硬坛发展联动模式,通过举办硬笔创作培训、硬坛聚会雅集,观摹互评作品,理论研讨切磋等好的传播途径,指导当地硬笔书法爱好者,从基本技法入手,逐渐提高艺术审美意识,使其成为一支活跃在当地,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的硬坛骨干,来逐步实施我省的硬坛精品战略。目前,我省硬笔精英的力量构成相对比较均衡,这对我省硬坛的全面齐头发展奠定了便利条件,以下是我省重点作者分布区域图:

我省硬坛重点作者分布区域图


所在区域


重点作者


主    要    影    响

武汉地区

樊中岳

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硬笔大字篆书的开创人

张  秀

硬笔书坛的女中豪杰

李洪川

最早成立我国首家钢笔书院,开创基础教育新模式的将才

黄冈地区

童德昭

精于“二王”法帖,不显山露水的隐者

黄石地区

夏奇星

近年转攻毛笔且成绩显著,逐渐淡出硬界的俊杰

毛  羽

早期硬笔书法的骨干分子

孝感地区

柳长忠

全国权威硬赛的多次获奖者

陆舍无

近年崛起的硬坛新锐

襄樊地区

严学章

湖北书法理论、创作两栖作者,早期硬坛中人

咸宁地区

邹慕白

具有开拓、创业精神的硬坛创作实力高手

覃修毅

软硬兼修,且均获佳绩的后起之秀

宜昌地区

周德聪

极具创作潜力的学者型书家

曾庆福

从山里走出来的全国首届汉字硬笔书赛的获奖者

王运智

最早开展名家批评,以犀利文风闻名硬坛的年轻评论人

十堰地区

黄家喜

硬笔楷书深受硬坛中人喜爱的大山里的书法家

荆州地区

黄文泉

独步硬坛的楷书创作精英,九月书社的创办人

刘贤斌

富有理性思考,极度关注书坛走向的理论高产作者

恩施地区

洗 心

闻名硬坛的组织活动人士,编辑硬笔集(典)数十部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我省硬坛重点作者分布状况大到省会闹市,小到穷乡僻壤无处不在,全省几乎所有地市州都有影响一方的人物,只要能充分调动这些人的能力特长优势,湖北硬笔之花便会在全省大小角落结出丰硕之果,湖北硬坛走向全国,迈进先进强省之林将为期不远,指日可待也。

 

作者王运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学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理事、《书画产业报》编委会委员、全国首家硬笔书法国际互联网站---《硬笔书法天地》(HTTP://www.ybsftd.com)网站艺术顾问。湖北省枝江市政协委员。

湖北省枝江市统计局 王运智     邮   编:443200  电 话:(0717)8232263(小灵通)  电子信箱:wyz_0801@163.com

王运智书法艺术网址:http://ewangyunzhi.onchina.net

文章录入:史洪清    责任编辑:史洪清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17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