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通翰海书契禅机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全仁访谈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写好汉字是中国人的基本素质。当今,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为此,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
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硬笔书写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值此《内蒙古硬笔书法报》创刊暨内蒙古硬笔书法网开通
之际,本报记者王博斐对我国著名硬笔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全仁先生进行了专访。
[人物介绍]吴全仁,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客座教授;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汉字等级考试办公室认定的高级教
师;高级审评员;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1984年开始从事书法艺术,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书法大赛,获奖作品曾被多家书
法机构收藏,并编入《中国书法名人大辞典》;1995年开始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学员遍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一百
多人在各地获奖,同时被吸收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特别是鄂伦春族女青年何雪丽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吸收为会员后,成为鄂
伦春族第一代硬笔书法家,被编入鄂伦春自治旗旗誌;2000年以来,先后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硬笔书法家协会;呼伦贝尔市硬笔书
法家协会;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硬笔书法教育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欣赏过吴全仁先生的书法,给记者留下的
是飘逸洒脱,氤氲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禅的神韵。
记者:吴主席您好!我看了几幅您写的作品和楹联,觉得就像坐在船上: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这样的禅韵一样。请谈谈禅与您的文化缘好吗?
吴主席:《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谓的禅与文化,其实都是自己用学的知识对禅的释解,又释解不明白,但还必须去把禅和文化说个明白而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你可能一窍不开,一事无成;而知识多了又会因所知障,使你变成书呆子。那怎么办呢?要想入禅就必须去“跑江湖 ”,( 因古时,开悟得道的高僧大都在湖北湖南以及江西禅宗著名的道场弘法,故称禅宗行脚参学为“跑江湖 ”),通过“跑江湖 ”修炼,你就会用禅把所学的知识化解。学的知识不化是书呆子,学的知识化了,头脑才能清醒,体内潜能就会激发出来,就会耳聪目明。耳聪——思维敏捷;目明——观察力强。这就是参禅者要想提升觉悟,就必须去过“跑江湖”这一关的道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佛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神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佛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这就是佛祖传禅的故事。当禅位传到 达摩祖师时,已是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在中国少林寺首建禅庭,在中国一花开五叶,到六祖慧能 这衣钵就不传了。禅宗渐教在中原,而弘扬禅法却在南方,参禅最多的道场就在江西、湖南一带。而过去中国的文化人、修行人大都通过学佛、参禅来开启自己的智慧。比如说,印度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佛教,印度怎么能成为文明古国呢?而中国的佛教也是从印度传入的,使中国文化无处不体现着禅意禅机。可以这么说吧,有文化的人都沉浸在禅文化之内,享乐于禅语妙境之中,开启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一部分人却跳不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障”中。正向《包容的智慧》一书中凤凰台台长刘长乐采访星云大师时所说的那样:佛教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一些人不相信还排斥。我说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世间所有的东西,即使是废物都可以利用,何况宗教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悠久的文化,应该获得起码的尊重。它对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承载中华文化都有莫大贡献。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宗教文化,咱们不相信就没有理由去排斥。
话再说回来,文化人、修行人想参禅悟道,就必须去走“跑江湖”之路。但可笑的是,人们对“跑江湖”一词不解词意,却把“跑江湖”这神圣的禅文化,用在讽刺、嘲笑的贬义中。
你在采访时,就事先设定了我对禅的文化缘分,非常感谢。这也说明你对禅也有兴趣。我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 ,更有对禅文化的探讨和参禅的兴趣。但终因自己的学识浅,悟性不深,无根器,如同木人入海而漂浮在学问的表面。发生在我身上的文化感悟,说禅谈不上,説无禅也沾有禅韵法喜,讲出来供同道分享,并指点迷津。
故事一: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通知去河北邢台参加组联会议,邢台市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邢台呢?我提前一天去报到,首先想弄个明白。要想弄明白,就应该看看邢台市内的名胜古迹。于是,我找到了邢台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市委副秘书长王喜林同志说明了来意,恳请“有权人”给“无权人”找个向导在城里转一圈。东道主王喜林很热情,不但给找了向导,还派了专车。经过半天了解,知道了邢台市曾经叫顺德府,又名卧牛城。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而邢台市的历史名称,曾经两度在元代中统三年升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又改成顺德府;后撤府为县、为市至今。了解了邢台的人文历史后,当组联会期间惯例的人文笔会,我就写下了一幅自撰楹联:书艺无疆顺德府,和谐相处卧牛城。上款字:贺中硬协组联会在邢召开,下款字内蒙古硬协吴全仁自撰并书。邢台组联会期间,东道主还安排了去邢台临城县崆山白云洞旅游区观光,在看到洞内的熔岩和洞外数座古碑等奇观时,心中顿生一联:崆山不空熔岩长,临城要临古字碑。崆山的熔岩虽不再长了,但它的发现却给旅游业带来了增长和繁荣。上联一语中肯,道出了实质。下联为临城通过挖掘古碑弘扬传统文化,道出了新意。
故事二:
到包头市固阳县一中讲书法课,文化部门领导驱车带我看固阳大仙山佛教道场。固阳县坐落在四周环山盆地之中,大仙山的岩石经过上亿年的风化雨蚀,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奇石:有飞鸟走兽、八仙过海、群英荟萃等多种姿态。清净的佛教道场,岩石上还刻有藏、汉等不同文字的经文禅语,仿佛给人一种灵山聚会听闻佛法之感,于是,心中又生一偈:天地和合生固阳,万象重叠显方圆。只因灵鹫今未散,仙山无处不参禅。第二天,固阳党校杨广寿教授和文化局姚建国副局长,又约我去固阳周边看秦长城遗址。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气爬到山顶一饱眼福。下山后,又领我到红色文化展厅观看。临别时,姚局长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铺开,让留点文化纪念。我就把观秦长城时心中的腹稿写出:“山蜒长城今犹在,史印秦汉文且长”。当我刚刚写完此句,杨广寿教授随附两句:“古道风尘千年梦,一声慨叹说始皇”。文人相聚就是这样有趣,楹联瞬间变成了半偈,再付上半偈就成了完整的一个偈子。感情由此升华,生人变成了熟人,熟人变成了难忘的朋友。
故事三:
一次,和师父去开源市砬子山风景区参加普济禅寺大雄宝殿奠基仪式。进到砬子山风景区,普济禅寺坐落在砬子山半山坡,如果想上山看夏天不化的地下冰景和去山顶访道观,如同自古华山一条道一样,必须路过普济禅寺大门。我在奠基仪式开始之前,忙中偷闲去山上一趟,但因山高路险,怕误了奠基仪式,只走到地下冰景区,就怏怏退回。奠基仪式结束后,普济禅寺安排了为当地抗日战争中在砬子山牺牲的杨靖宇将军部下师政委周建华将军立碑超拔仪式。主持释昌慧法师在仪式讲话时神态专注,一语惊天动地“为国捐躯的战士永不下地狱,往生极乐世界!”此语一出,参加仪式的党政要员、道教友人、烈士子女、社会贤达和新闻记者无不心灵震颤。时过几年了,我每想此语,仍感叹不已。是激发了潜能,还是领悟禅机,在这山含瑞气,水带恩光的砬子山景区,我心中忽然跳出一联:“门迎万夫入佛境,寺接山魂出空灵” 。马上用书法写出了此联,献给释昌慧法师。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与硬笔书法结下翰墨情缘的?您在跋涉硬笔书法的征途上走过哪些不平凡的道路?
吴主席:1982年以前,曾是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林业局最基层的林业一线采伐工人。这在林区是最艰苦的工作,那时工余时间,别人都热衷于打扑克、喝烧酒;可我总是在思考:人应该有更高尚的生活和追求。一个人要有文化,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在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在书本里渡过。在大量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着向《林海日报》投稿,后来经过努力,新闻作品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人们常说:“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阿里河林业局广播站一位编辑调走了,局党委宣传部就想物色一位马上就能进入角色的编辑人选,他们发现我的新闻作品经常刊登在《林海日报》等报纸上,同时在启蒙老师佟佩推荐下,便成为阿里河林业局广播站一名编辑。在做编辑的过程中,自己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了给自己充电,陆续参加了石家庄、吉林、人民日报社、山西刊授大学等各类新闻,语文,文学等函授学习。1986年,放弃国有林业企业优厚的待遇,调到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鄂伦春电视台。由首席编辑、首任新闻部主任、首任总编室主任、直到晋升为鄂伦春电视台业务副台长。逐渐意识到写不好字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尴尬和苦恼了。为此,到新华书店,把当时能买到的字帖都买回来,不停地临帖,辛苦下了不少,但效果却不是很好。于是,我总结自己的习字经验,逐渐体会到:写字还得找点诀窍。有一次,去大连出差,无意中看到一个广告:“40小时让你写好钢笔字”。于是,就去免费听了一课。没想到这一听,就放不下了。申请国家专利的钢笔行书速成法老师叫张呈,他深入浅出地讲解钢笔行书速成原理,使我茅塞顿开!遇到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岂能错过。于是,专心致志地在大连学起了钢笔行书速成法。当时我已40多岁,又当起了书法小学生,拒绝了所有的应酬,把时间都用在练字上。结业时,我的字体真的有了惊喜的变化。回到单位,同事们也惊讶了:“老吴会变魔术啦!出一次公差就变了字体!太神奇了!”此后,我就痴迷上了书法。只要看到办公桌上有空白的废纸,或者旧文件的背面,就在上面“龙飞凤舞”一番,平时看到空白纸张,也随手拿出笔来写上几个字,走在大街上,看到牌匾上的字写得漂亮,就用手指比划,常常引得别人用异样的眼神来看我。因为喜欢上了书法,先后多次自费参加软硬笔书法培训。初次参加“全国机关干部书法大赛”,竟然获得了“硬笔行书二等奖”;2001年又参加“东方硬笔书画家研究会”举办的中国书画大赛,获得中年组草书一等奖……短短8年时间,从一个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竟然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硬笔书法家。我相信,“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自己多年习字中体悟到,要想写好字,必须有方法。因此,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追求,产生了让更多因写不好汉字而苦恼的人,能在短时间内写好中国汉字的梦想。1999年参加“21世纪硬笔书法人才交流会”受到了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开拓者——庞中华先生的启蒙和指教。回到鄂伦春自治旗后,就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硬笔书法协会,组织开展了鄂伦春自治旗首届“民友杯硬笔书法大赛”,社会反响很好,同时受到庞中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为了全身心投入到硬笔书法教育事业中来,2006年从鄂伦春电视台新闻岗位上退休,又成立了呼伦贝尔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从此,我走向了专职研究硬笔书法、硬笔书法教学、硬笔书法赛展、硬笔书法材料开发等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应邀到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去讲课,在河北大学、中国环保管理干部学院、燕山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铁职业学院等高等学府举办讲座和培训。回顾过去,我与硬笔书法结下深厚的情缘,在探索硬笔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虽然道路曲折,但也乐在其中,收获很多。
记者: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硬笔书法不登大雅之堂,对此,请您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吴主席:硬笔书法从大的范围来讲,我认为不能产生偏颇思想,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硬笔书法不登大雅之堂,这是错误的说法。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之前的两千年,甲骨文、钟鼎文以及之后的魏碑都是用硬笔刻在龟背、竹简、石头上的;与其说软笔是艺术,倒不如说软笔是在硬笔的基础上启蒙成长起来的。这好比广播电视,也许听广播的,没有看电视的人多,但广播毕竟是先驱。通过这次参加“庞中华先生书法艺术三十周年回顾大展”后,整整两晚难以入眠,看到庞中华先生用硬笔书写的《论语》、《道德经》等各种异彩纷呈的硬书艺术作品,那种以硬笔书法形成的产业化和艺术感染力的震撼,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此,我认为硬笔书法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硬笔书法早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硬笔书法同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硬笔书法艺术的地位应该得到提高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记者:您是内蒙古硬笔书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请您谈谈内蒙古硬笔协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构想。另外,据说,您正在筹备开展“塞外书画大讲堂”其宗旨和理念是什么?
吴主席: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成立是受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先生委托于200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批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正式注册的社会团体。目前有会员51人;理事25人;全区已有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包头等市成立了硬笔书法家协会。还有乌海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等盟市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硬笔书法组织,但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硬协组织建设方面仍是空白。因此,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谈到“塞外书画大讲”,那就要先说说“塞外文化”。提到“塞外文化”,通常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以游牧为主的北方民族和农耕为主的中原文化,格外引起人们的瞩目。他们之间频繁的战争和友好的交往都曾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北疆这一片广袤神奇的土地,早期典籍多称之为“朔方”,秦汉以后出现了“塞外”、“塞上”、“塞下”的称呼。直到清代才有了“内蒙古”这样一个地域概念。今天的“内蒙古”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与俄蒙两国交界,与我国“三北”地区的八个省(自治区)相连的行政区域。在历代诗歌中,以我国北疆为背景的“塞外诗”是诗人们非常喜爱吟诵讴歌的题材。比如诗歌高度繁荣的唐代甚至出现了“边塞诗”,这样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是大西北的骄傲。唐代边塞诗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有许许多多优秀作品,传乎乐章,动人心魄,发人幽思,虽流传千年至今仍然魅力无穷。当我们朗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脑海中就会浮现浩瀚的图景;读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会想象到古人那豪放的歌声;其他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的爱国忧思;以至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画面;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哪个诗歌爱好者不谙熟于心,长吟在口?当然,“塞外”、“边塞”不一定都指的是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唐代的边塞诗中大量写到的玉塞萧关、阴山大漠、黄河长城、祁连昆仑,这些孕育中华文化的圣地,令人胸怀壮阔,豪情激越,“塞外诗”的受人重视和青睐,除了文学方面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气候、物产、风俗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它对我们内蒙古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塞外书画大讲堂”的理念和宗旨就是向着那伟大历史文化作不懈的追求,让今天的人们接受精神的陶冶!塞外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妙趣横生。“塞外书画大讲堂”将成为书法、绘画、篆刻爱好者、研究者和书法家们高雅艺术的沙龙以及文化学习、交流、提高的互动平台。”
记者:吴主席,请您谈谈硬笔书法培训方面的工作好吗?
吴主席:好的,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都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华文化的繁荣提供新的滋养,成为其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北方民族根祖地,中华文明北归源。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旅游业的兴起,去内蒙古大兴安岭嘎仙洞的找北文化,去内蒙古大草原的原生态文化,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从文字规范书写方面的教育、书法绘画艺术,一直都是独树一帜的,人们一提起内蒙古的寻根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等都非常自豪。但坦率地说,内蒙古的硬笔书法普及工作与其他省(自治区)比较还是薄弱的。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的成立,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只有内蒙古全民普及硬笔书法,才能在将来真正体现塞外文化内涵,从整体跟上全国大书法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比如素有“中国书法名城”美誉的乌海市曾经搞的“硬笔搭台,软笔唱戏”。结果颇伤硬笔爱好者的心。今后内蒙古的硬笔书法教学要与时俱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监狱、进车间、进广场、进社区。引进国家教育部硬笔考级,使硬笔书法做到大众普及、师资普及,用最科学的方法,将楷书、行书运用到硬笔速成培训中,力争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写好规范汉字。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未来工作的期待和展望?另外,您对《内蒙古硬笔书法报》和内蒙古硬笔书法网有何要求?
吴主席:从全国硬笔书法总的形势看,5个自治区都是全国最薄弱的环节,有的自治区还没有成立硬协组织,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成立虽然晚一些,但是,我们必须起点要高,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利用书画大展,普及硬笔书法教育事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特别是“塞外书画大讲堂”要引进人才,无论是自治区境内、还是全国各地的书法、绘画人才都要引入到塞外书画大讲堂这个平台。让内蒙古的书画人才能走出去,使全国的书画人才能走进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书画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大书画理念,真正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大区做出贡献。另外,《内蒙古硬笔书法报》和内蒙古硬笔书法网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宣传思想和理念;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弘扬硬笔书法教育事业同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到办报和网站的具体工作中,开拓创新,把《内蒙古硬笔书法报》和内蒙古硬笔书法网办成全区硬笔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最喜爱的报纸和网站,也同时成为全国书画朋友了解内蒙古硬笔书法的窗口。
记者:非常感谢吴主席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