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余年硬笔书法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点比拟法的教学方法,现不揣浅陋,就正于方家。
一、点画方面。我将捺画、竖弯钩、戈钩、横钩比喻为字中的四大天王。当一个字中出现它们,其他笔画就只能退让了,让大王尽情舒展,拳头只有收回来后再打出去才有力。例一:“琴”撇捺如伸展之鸟翼,上下均收缩,“乞”上部收缩,下伸展,“戚”右上和左下均收缩,戈钩伸展,“宙”上部宽阔盖住下面。
当一字中出现两个大王时,就比喻为一山不容两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一般都是先写的部分退缩,后写的部分伸展。例二:“炎”上下有捺,上捺化为点,“寇”上有俯钩,下有仰钩.上缩下伸。“尧”上有戈钩,下有竖弯钩,上缩下伸。“家”上有横钩,下有捺画,上钩缩,下捺伸展。
二、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如两人在一起,应注意相互谦让,团结方妙。左右结构中一般有左小右大,左短右长,左瘦右肥,左肥右瘦,左长右短,左昂右低,下平,平分秋色几种。
1 .左小右大。应如大人抱小孩一样,抱在大人的上身。此类字上平,头齐脚不齐,一般用于左旁笔画较少者,这类字在汉宇中所占比例较大。见例三。
2.左短右长。如小儿欲与大人试比高,小儿顽皮地跳起去和大人比,因此脚部腾空,头部尚未对齐。一般亦为左旁笔画较少者。见例四。
3.左瘦右肥、左肥右瘦、左右的长短差不多,但胖瘦不一样。见例五。
4.左长右短。如一个人提着一件东西,右部宜在左部一半以下,头脚都不齐。一般为左部笔画多,右部笔画少的字。见例六。
5.左昂右低。此类字如两人在花坛边散步,一人走在花坛上边,一人走在花坛下边,一高一低,所以头不齐脚也不齐。见例七。
6.下平。此类字也是左长右短,左部笔画多,右部笔画少,却似一高一矮两人并行,所以脚齐头不齐。见例八。
7.平分秋色。就像肥瘦长短一样的两人一般,不分彼此。这类字左右笔画大致相当,头脚基本相齐。见例九。
其他如左中右结构的字。两边大中间小的字,我喻之为左右两位为父母,中间为小孩,父母携着小孩玩耍,如“辩”、“辫”;两边小中间大的我喻之为一位父亲搀着一双儿女,如“衡”、“粥”,中间高大正直。见例十。
三、上下结构。上下结构中一般有上宽下窄,上窄下宽,上下宽中间窄,中间宽上下窄等。
1 .上宽下窄。应像下雨天打伞一样,全部盖住下面,但当这类字头下出现喻之为大王的笔画时,则上部的雨伞只能收缩了。见例十一。
2.上窄下宽。如梯田一样,上面小,越往下越宽。见例十二。
3.上下宽中间窄。如美女束腰状。见例十三。
4.上下窄中间宽。如大腹便便者。见例十四。
四、包围结构。一般可分为左上右包围结构,上左下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上左包围结构,上右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给构和左下右包围结构。
1 .左上右和上左下包围结构。这是一种三面包围的字,将此喻之为战场上的突围,三面包围,一面背水,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拼死冲入敌阵正面突围,针锋相对。写时被包围部分应居中,紧靠包围部分。见例十五。
2.全包围结构,这是四面被围,只能被困其中了,写此类字时被包围部分应居中略向上靠。见例十六。
3.上左、上右包围结构。这是两面包围,被包围部分奋力拼杀,掩护未被包围部分突围,写时被包围部分与包围部分靠拢,未被包围住的部分应伸展出去。见例十七。
4.左下包围结构。喻之为大人坐着伸出了脚,贴身抱着一个娃一样,捺画宜伸展,左右两部分较紧密。见例十八。
5.左下右下包围结构。这类结构的字,将包围部分喻之为盛菜的盆和碟,被包围部分笔画多的喻之为菜多,则用盆,即左右两竖较长;反之则用碟,两竖宜短。见例十九。
这些比拟比较形象,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