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收藏本站
首 页 关于本站 本站备忘 站名题字 名家题赠 网上展厅 作品拍卖 综合频道 教学频道 留 言 板 论坛频道
  当前位置: 书坛组合 > 岭南风 > 四名家评说岭南风书艺探索组
 

  “岭南风”简介  


李庆绿 黄品功 林振武 冯才权 周锦威 黄钦斌 梁峰霄 曾如影 谢云飞 廖金城

 

 
四名家
评说岭南风书艺探索组

 

 

 卢有光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新世纪之初庆绿、品功、振武等志同道合之艺友成立岭南风书艺探索组,不求闻达,只为振兴岭南书艺,其志可嘉,其情感人,遂以打油诗一首以表衷心之贺,预祝互勉互励,探索有成:

    岭南风起动羊城,
    书艺求真不为名。
    有志青年勤探索,
    披荆斩棘迈征程。

  

 
 

 李 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

  作品集仔细读过,十位青年作者自发联合办展出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促进创作,增进友情,使我不由想起九一年我们北京小刀会刚成立时的难忘情景。成员中有几位常与我通信,如李庆绿、黄品功、冯才权及曾如影,也对这个岭南创作新锐组成的团体有了更多的关注,十位作者的创作各有千秋,庆绿作品雅致流畅;品功作品灵动潇散;振武作品秀逸严谨;才权作品朴拙古厚;锦威作品劲健流宕;钦斌作品清雅文气;峰霄作品奇崛大气;如影作品恣肆放逸;云飞作品苍茫飞动;金城作品方整精劲,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如果再要提些建议的话,我觉得十位作者的作品中硬笔(书法)的份量所占比例过大,长时间研习硬笔(书法),对书法的线条的丰富性,节奏感的敏感会有所削减,这无疑会对将来的艺术创作带来障碍,再者,成员分布较广且散,如何定期雅集面对面的沟通切磋,将有一定难度。不知提议当否,最后祝愿十位作者书艺更上层楼。
 

 

 
 

 岳东晨 (书法评论家、广东省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师):


  书艺的发扬光大,展厅效应仅能够解决一时之需,长远来说,一要靠培养人才,二要靠不断探索的勇气。用句时髦的术语,则是书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岭南风书艺探索组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窃以为,岭南风书艺探索组具有几个令人欣慰的特点。一是成员来自五湖四海,视野开阔。岭南风书艺探索组的成员,既有土生土长的岭南子弟,又有移居入粤的“新客家”,不同的成长阅历、不同地域的艺术特点,在岭南这块土地上交流,于书艺的提高,意义不言自明。同时,担任他们的艺术指导的名家,也都来自全国各地,并且都以其艺事各有专擅而为全国书坛所瞩目。二是转益多师,涉猎广泛。探索组各成员都是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又转益多师,在“复合”型的条件下成长的。如李庆绿“问业于洪丕谟、芮德山、何昌贵、于明泉”;黄品功“初学颜、柳等诸体,后又临习‘二王’、米芾、王铎、黄道周、张瑞图等名家古帖”;梁峰霄“师从欧广勇、曹宝麟教授,问业于大康、李铎、田树苌、王楚材等”;曾如影“摹汉碑,追米颠,迷敦煌,赶时风”。因此,入门正、根基牢,为今后的发展备足了后劲。三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探索组十位年轻人,探索的勇气着实可嘉。从作品看,立足传统的占多数。但也有颇具新意的特点。第一个大特点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充分展示作者在传统毛笔书法创作的同时,也在硬笔书法方面有所作为。第二个大特点是刀笔共运,多位作者还展出了自己的篆刻作品。第三个大的特点是传统、现代并驾齐驰。这里的“现代”指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书法”,这个名称及其实践,在艺术界褒贬不一,尚无一致结论。在岭南书坛,更加稀见。如今有些年轻人在这方面迈出了探索的脚印,其勇气就值得肯定;二是简化字入书,这也是有别于传统的以繁体字进行书法创作,属于现代性的探索(前人也偶有类似做法,但为数仍稀),李庆绿在这方面的努力,其情可嘉。

  

 
 

 邹德忠 (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组联部主任):

  你们组织出版的这本《岭南风书艺探索作品集》,我认为你们走的书法之路是很正确的,你们所承续的基本是二王一脉的路数,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王铎、张旭、怀素、杨凝式这些人是传承中国书法的正脉,是主流传统,他们的书法是精英的、高雅的,是历史上的主旋律,在艺术中它们蕴含的书法美学因子最优秀、最丰富,这些书法的美学资源,穷我们的一生也是开掘、吸收不尽的。
 

 

[文字整理:李庆绿 通讯地址:(510655)广东省广州市员村四横路117号601室]

 

版权所有 (C)1999-2005 www.ybsftd.com《硬笔书法天地》网站 站长:史洪清
通信地址:辽宁省东港市1号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118300
联系电话:013842548997 电子邮箱:ybsftd@163.com ybsft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