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 行 散 客
近日报团去张家界三峡一线旅游,在家没找到伴儿,可到了省城机场,这个团全省还是我一个人。导游小马把我一个人送上了飞机。航班被“航空管制”,按预定时间晚半小时起飞,路过济南又被“管制”20分钟,到达武汉晚近一小时。于是,我就像当年胡服(刘少奇)同志从延安启程赴苏北新四军总部任政委一样,荣幸地被一站一个导游接送——沈阳——武汉——张家界——宜昌——三峡——宜昌——武汉——沈阳。
本来想好的题目叫《独行侠客》,后来一琢磨,别丢人现眼了,才爬了一天山就造“趴”下了,还侠客呢,叫狗熊都不如,充其量也就能混个熊样。我这人平时不怎么贬低自己,可这次张家界之行不贬贬自己连我这一关都通不过。以爬山起家的野狼队,怎么着也算个准专业爬山队伍,我虽然在野狼队里总是殿后,但毕竟是“科班”出身,比起“土八路”优势应该还是很明显的。在游张家界临时组成的二十一个人的团队中,导游小周把这个团队命名为21军,并自任军长,把来自不同地方的小团队分成六个组。当时我提议应把这六个组编成六个师,可能小周同志不大懂军事,没有采纳我的正确意见,坚持称组;不过还好,因为我是一个人,看样子也比较“强悍”,遂任命为第一组组长(军队中有个惯例,上一级指挥官全部阵亡后,下一级的“第一”首选接替指挥),可见军长对我还是寄予厚望,我自我感觉这个“第一”也非我莫属。第一天的旅行开始了,一路游去,晚上下山时,落在最后的居然是我的第一组(不是指挥官有意安排断后,而是依据体力状况排列),倒数第二组是来自北京的两个退休女教师,一个65岁,一个67岁。
天 下 第 一 奇 山
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人口154万人,总面积4536平方公里。张家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在张家界建国营林场。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国家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境内岩溶(以前称喀斯特)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壳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据说世界上此类地貌仅有两处,另一处在澳大利亚,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1988年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技术评价报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西部的几个国家森林公园及纪念物相媲美。武陵源具有不可多得的自然美,她拥有着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2004年,张家界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桥石门、障谷沟壑、岩溶峡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积、构造、地层剖面、石生物化石等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地貌景观,包存几乎没被扰动的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园林学家朱畅中先生称武陵源为“天下第一奇山”。我不清楚这个“天下”是指世界还是中国,我只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我看过的黄山比起武陵源来也要略逊一筹。
这里的人文景观有堪称“天下第一梯”的高度为326米的垂直电梯;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铜铸人物雕塑——贺龙元帅像,这里有土家族“赶尸”“放蛊”的神秘传说和“哭嫁”的习俗……当你亲历身游此地时,你一定不会有以往“不过如此”感叹,必定会有感而发“不虚此行”。
三 峡 壮 景 今 犹 在
1000多年前的李白游三峡时曾如此感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天的三峡,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是形态发生了巨变。从江上看两岸奇峰无需把头仰得太高,当年的激流险滩已荡然无存,再也听不到纤夫的船歌号子,取而代之的是波澜不惊的宽阔水面,我的感慨是:夕别白帝阴雨天,百里秭归一夜还。两岸猿声今不在,游轮不觉到江边。早年,我对长江三峡很是向往,只是没有条件成行。如今三峡大坝建成,以往的景观已不复再现,这也是预料到的情形。为何还要来?是要看另一番人为的巧夺天工——三峡大坝的壮景。
当年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愿,终于在他老人家去世三十多年以后成为了现实——自1993年到2009年,总工期共17年,耗资900多亿人民币,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雨歇季节),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们游览时看到水面离正常蓄水线尚有15米左右的样子,开始不解,经船工介绍,这是为雨季留出的蓄水容量。三峡大坝有双向两道船闸,每道船闸有五级“梯阶”,过往船只须运行四、五个小时;现正建一座垂直“电梯”,2014年竣工后,三千吨以下船只就不必再“爬楼梯”,可以节省大量的过坝时间。三峡大坝为何选在三斗坪,设计者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这里江面宽阔,二是借助于这里江心的一个小岛便于施工,三是这里的地质条件有利(这里是坚硬的花岗岩地貌,取出的石块加工后可直接搅拌成混凝土浇筑坝体)。
风 土 人 情
湘鄂西是土家族的集居地,这里的人居数量以土家族为主。土家族的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有800多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哭嫁歌,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另外还有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赶节,哭嫁节。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大概是水土气候的缘故吧,土家族的幺妹长得很白净蛮秀气。在各个旅游景点处,总有几个身着民族盛装的“幺妹”招徕游客合影。我有心照一张留个纪念,可导游紧催慢赶,一直也没找到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