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里提到的“野狼”是一支业余爬山队的代号。最初由五、六个同事自发组成,始创于1995年。之所以称其为“爬山”而没叫作“登山”,一是在当地实在没什么高山可登;再者所有成员业余得不能再业余了(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装备及时间上),属于“土八路”的那种,被戏称为“野狼队”,遂默认之。这种“自讨苦吃”的消遣方式,尽管其中充满艰难险阻,但留在参与者回忆中的始终是那永恒的美好瞬间。
战前部署 从罗圈背水库大岭下了公共汽车,我们马上召开战前会议,认真研究“军事地图”上的路线,共同确定方位、寻找计划中的最高峰——狍子山。 狍子山位于东港市西部与岫岩县交界处,是该市境内最高峰,海拔 585.8 米。 |
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六日晨,一支六人小分队,从东港乘大客至罗圈背水库,向东港市境内最高峰——狍子山挺进。
为了确保此次行动的成功,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按军事编制选举每个人的“职务”(定格为兵团级)。郑任中将司令,史任中将政委,潘任中将副司令,丁任少将参谋长,王任少将政治部主任,赵任少将后勤部长。狍子山行动代号为“野狼行动”(这便是野狼行踪的由来)。物质准备是:每人配发一只背包,内装西红柿一斤,黄瓜二斤,面包三袋,饮料四筒,火腿肠五只;还配置照相机,望眼境,水果刀,毛毯,扑克,香烟,备用药等物;当然,人民币少不得从个人腰包掏啦。
一下车,便召开了战前会议,认真研究“军事地图”上的路线后,出发了。前期行军秩序井然,参谋长开路,1、2号首长居中,后勤部长断后。可是好景不长,当行至一三岔路口时,出现了路线斗争,一号首长司令的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二号首长竟率副司令,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背司令指引的右路而左行。跟随司令走右路的,只有参谋长一人。当左路军行至另一三岔路口时,又出现第二次分裂。政治部主任又独开一路分行。当中午在梨树沟会合时,三路分队到达的顺序是:独开一路的政治部主任最先到达,政委率部次之,司令率部最后到达。此顺序说明先到者路近,自然是正确路线。所以,这支部队从一开始成立,司令就是一个不受尊重的虚职,路线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午餐后,稍事休息,便向山脚下进军。为了赶时间,部队开始急行军。行至半路,副司令“倒”下了,任你怎样劝也不走。最后,还是后勤部长发扬风格,代其背包,才勉强起来跟行。但在途中又屡拖后腿,众将怒而不发。及至山中,树虽不大却很稠密,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此时的副司令既不用哄也不用劝,乖乖地跟在后面一步不拉。众将戏曰,纯属耍熊。
在向主峰冲刺时,部队分成“青年”“老年”两组,青老年龄界线40岁,哪组先上去奖励两个“成”。结果是“青年组”率先登顶,而副司令恰为青年组”成员之一。可见,物质刺激常常能使体能超过极限。
攀登至主峰后的我们可以说是疲惫至极、狼狈不堪。由相机记录下来的司令形象便略见一斑。饱览了一番山上山下的景色后,我们躲在树荫下开始打晚餐(一路的开销均由打扑克的赢利支付)。晚餐打出后,便收拾行装下山了。
山间的小路很窄,两旁的树枝不停地抽打着我们疲倦的身躯。忽听政委喊了一声,我们聚了过去一看,原来从树枝上拾到一只传呼机。我们觉得好生奇怪,在这几乎是原始的树林里,怎么能拾到这种现代化的玩意儿?这时,走在前面的参谋长回话了:“我的传呼机不见了。”
下山的脚步匆匆,终于在暮色降临之前走了下来,体能已消耗殆尽,当我们碰到一暮归的放牛人的时候,便提出了雇驾牛车的请求。那位牛倌老哥真是个精明人,一看我们东倒西歪的步履,一口价,少了一百元免谈。我们举目向前望去,离大路也没几里地,得,省点吧,于是跟着牛群一直晃荡到大路上。在大路上截了一辆三轮车,也没谈价,就连滚带爬地上了车。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黑沟镇。
晚饭后,尽管我们很疲劳,但是为了今晚的店钱和明天的开销,强打精神继续“战斗”。战斗的结果,后勤部长把所有的费用全包了。
在返回的途中,我们意犹未尽,在小寺山又战斗了一天。在小寺山战斗中,参谋长以其非凡的表现荣立一等功。主要功绩是:中午把煮好的热呼呼的方便面,连同小菜碗筷一直送到山上,让我们饱餐一顿从未感觉到那么香的方便面。
此役行程百余里,战斗若干。从此野狼行踪不断,而且愈战愈勇,名声大振。此乃后话。

过河喽 伴随着轻松的脚步,我们经过了村寨,穿过了大田,一条悠悠的小河横在了面前。那清澈见底的溪流、那倒映水中的山影,那时隐时现的鱼虾,还有那悠闲自得的鸭鹅……,不免让我联想起儿时吟颂过的那句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心翼翼地踏上水中那一块块间距不等、或许是由于流水冲刷、抑或是过往行人无情践踏而形成的形状各异却又光滑的石头,不觉间我们已融入了这人与自然的美丽图画。 |
小别又重逢 刚刚趟过小河,便出现了第一次“路线”斗争——来到了岔路口,究竟走哪条路最优的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于是乎,出现首次分裂。 结果,一方终于在经历了曲折的弯路后才与熬过了漫长等待的胜利者会师一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名言又一次的到了验证。此时的微笑连同罗圈背水库的青山绿水,被“司令”及时地定格在了这方寸之间。 |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一路急行军,来到了开满梨花的地方。这里也是进山之前的最后一个村庄,走到此处,时近晌午,沉重的背包、酸软的膝盖、灼热的脚板、疲惫的身躯……,“狍子山”还又多远?仍然是个未知数。 稍事休息后正准备继续前进,“副司令”坐在地上不起来——打算独自借宿农家——开小差。经过队友的再三哄劝,并附以代其背包的倾斜政策,他才勉强跟上了队伍……
|

猜猜看 密林丛中,小憩片刻。“赵部长”(中)正风趣地向大伙展示着一件东西,你猜他拿的是个啥?不要以为那是一只兔子,而是从背包中掏出被挤扁了的“大面包”。 |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近山远水,鸟语莺歌,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在一片片盛开的杜鹃丛中,我们留下了潇洒的身影。 |

到处都是战场 攀登至主峰后的我们,饱览了一番山上山下的景色后,便躲在树荫下开始打起了晚餐(一路的开销均由打扑克的赢利支付)。 |
我们的司令也累了 攀登至主峰后的我们可以说是疲惫至极、狼狈不堪。由相机记录下来的司令形象便略见一斑。 |
“蒙娜丽莎”的微笑 以烂漫山花为近景合影后,又为每人单独拍照。待冲印完成发现个个都是潇洒得很啦,惟独这张有些失真,正欲弃之,司令说:留着,你看多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
放松在小寺山 在返回的途中,我们意犹未尽,在小寺山又战斗了一天。参谋长以其非凡的表现荣立一等功。主要功绩是:中午把煮好的热呼呼的方便面,连同小菜碗筷一直送到山上,让我们饱餐一顿从未感觉到那么香的方便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