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图文]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一行到三门峡市调研 |
热 ★★★ |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一行到三门峡市调研 |
|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09-20 06:33:02  |
|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11日至13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执行秘书长李冰,常务副秘书长熊洁英,等级考试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建一行四人赴河南省三门峡市,在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张景林,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范国强,执行主席卢均等陪同下调研,考察基层硬笔协会建设情况。
张主席一行首先来到卢氏县。卢氏从远古走来,这儿,曾经是恐龙的乐园,是“卢氏智人”的发祥地,又是红军、新四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卢氏建县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因神医扁鹊在此得道、秦博士卢敖在此飞升而得名,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因而卢氏人既有黄河流域的剽悍,又有长江流域的温柔。在卢氏县考察期间,张华庆主席关切地向范国强详细了解该县硬笔书法工作情况,并要求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遵循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关于开展协会工作的“服务、团结、普及、提高、发展、繁荣”的十二字工作理念,真心实意办实事,指导、帮助和推动好卢氏县硬笔书法事业,为革命老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灵宝市,张华庆一行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函谷关,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外。
在湖滨区考察期间,张华庆一行还参观了黄河三门峡大坝。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响应毛主席号召“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这座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张华庆主席参观完大坝后,语重心长地对范国强说“一定要把协会的事情办好”。
在对、湖滨区、灵宝等地调研后,张华庆一行还参加了“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工作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他说,我对三门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工作是满意的。近几年,三门峡硬笔书法家协会一方面继承传统书艺,锐意精品创作,另一方面普及带动提高,在广大中小学生及各行各业中推广规范字书写技艺,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成绩较突出。当前,全国的硬笔书法事业呈现出健康可持续的良好趋势,做为基层协会,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要面向大书法的理念,以德治会,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群众生活,将基层协会工作推向新的境界”。 (三门峡硬协) |
|
文章录入:ybsftd 责任编辑:ybsftd |
|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2009年全国组联工作会议在河北邢台召开 下一篇文章: 张华庆谈当下硬笔书法的发展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