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少儿书法教学由于专业书法师资的缺乏、教学设备简陋等等,使得书法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多学校的书法教学对学生指导方向不很明确。就笔法教学而言,动不动是讲解一个“永字八法”就不了了之,认为写好了“永”字,笔法就过关了。其实不然,中国汉字还有一些基本笔画在“永”字中是找不到的,比如横钩、弯钩、卧钩等等,象卧钩这样的笔画,初学书法的人无不感到无所适从。就说“永”字中的捺也只是一个斜捺,而捺画真正的难度还是“永”字中所不具备的很多汉字都使用的平捺,如“之”字中的捺,过度迷信“永”字的功效显然是一种失误。而很多书法教师则丢一本字帖给学生,教导学生反复多练,熟能生巧。可是,面对厚厚的字帖,临习重点不明确、很多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后仍然感到很多基础的笔法并没有掌握。
学生有没有要重点临摹的字形呢?有限的书法教学时间里需要抓住什么样的笔法内容呢?我认为书法教师应当从碑帖中摘选出一些重点字形加以讲解笔法和让学生临摹。所谓重点字形,即包含有汉字某个基础笔画的范字。通过练习这个范字,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这个基础笔画的形态特征、运笔方法和在汉字中通常使用的部位。重点字形的选择,既要考虑它能否代表汉字这一类所特有的基本笔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选择的方法和原则如下:
首先,先易后难。书法的各种提按、顿挫、转折等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极。因此,在重点字时,应尽量先选择笔画数量少、结构简单一些字。其次,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兼顾。汉字的数量成千上万,但构成它们的基本笔画是有限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提、折,这是笔法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光重视这些基本笔画还不够,还有一些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形态特别的复合笔画,如“马”字中的竖折折钩,书写难度也不小。再次,既选出核心字形,又备有灵活使用字形。包含有某个基本笔画的字形有很多个,在选择重点字形时,首先要选定一个核心字形,通过这个范字就可以直接了解某个基本笔画的特征,学生通过临习它可以领会到这个基本笔画独特的运行技法。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基本笔画所被运用的汉字类型、结构部位有一个归纳性的认识,还需选有少量几个类似的范字,作为学生灵活训练使用。最后,既要全面包含各种技法,又要有意识强调难点。汉字的各个基础笔画形态差异极大,运笔各有不同,难度也不一样。在重点字形选择中,我们应当首先选择包括所有基本笔画的一系列范字让学生训练,同时为了能掌握一些难度很大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我们还需强调多选择这方面的范字进行攻克性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每一个基本笔画有同样的驾驭能力。
根据上述的方法和原则,少儿书法教学需要练习的范字大致如下:
(一)基本笔画部分
笔画名称 |
类别 |
核心字形 |
灵活使用字形 |
备 注 |
横 |
|
二 |
三 土 王 |
|
竖 |
垂露竖 |
干 |
仁 正 杠 |
|
悬针竖 |
十 |
斗 平 申 |
难点 |
撇 |
短撇 |
千 |
斤 生 共 |
难点 |
斜撇 |
厂 |
左 人 在 |
|
竖撇 |
月 |
丹 用 周 |
|
长直撇 |
者 |
孝 教 |
|
捺 |
斜捺 |
人 |
大 文 木 |
难点 |
平捺 |
之 |
进 近 迁 |
难点 |
反捺 |
食 |
这 达 迟 |
|
提 |
|
址 |
扛 江 场 |
|
折 |
横折 |
口 |
中 户 日 |
|
横撇 |
又 |
夕 色 径 |
|
|
竖折 |
山 |
区 凶 巨 |
|
撇折 |
云 |
去 台 红 |
|
撇点 |
女 |
好 安 要 |
难点 |
点 |
右点 |
主 |
玉 冬 汉 |
|
左点 |
小 |
心 杰 怀 |
难点 |
长点 |
不 |
头 达 返 |
|
钩 |
竖钩 |
寸 |
扣 担 水 |
|
弯钩 |
子 |
手 乎 狂 |
|
横钩 |
宁 |
灾 官 帝 |
|
斜钩 |
戈 |
笺 我 成 |
难点 |
竖弯钩 |
无 |
它 化 电 |
难点 |
竖弯 |
|
七 西 |
|
卧钩 |
心 |
必 思 忠 |
难点 |
竖提 |
长 |
切 民 以 |
| (2)复合笔画部分
笔画名称 |
类型 |
核心范字 |
灵活使用范字 |
备 注 |
横折钩 |
横折竖钩 |
月 |
丹 用 永 |
|
横折斜钩 |
刀 |
力 方 勿 |
|
横折提 |
|
认 |
讲 语 话 |
|
横折弯钩 |
横折竖弯钩 |
九 |
吃 艺 飚 |
难点 |
横折斜钩 |
飞 |
风 氧 汽 |
难点 |
横折折撇
|
横折折长撇 |
廷 |
延 建 |
难点 |
横折折短撇 |
近 |
远 达 这 |
难点 |
横折折钩 |
|
乃 |
奶 盈 秀 |
难点 |
横撇弯钩 |
|
队 |
阳 都 |
难点 |
竖折折 |
|
鼎 |
|
|
竖折折钩 |
|
与 |
亏 弓 马 |
|
竖折撇 |
|
专 |
|
|
-------------------------------------------------------------------- 作者简介: 李汉宁,男,壮族,1966年2月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专职从事书法教学工作,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进修班学习。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的作品全部入展过广西书法展,行草书作品曾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有二十余篇论文分别发表国家级艺术类核心刊物《艺术教育》、《艺术探索》、《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书法导报》、《中国艺术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上或入选广西历届书学讨论会宣读,另有《结构教学法》获得1996年广州市书法教学理论成果奖。
通讯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邮 编:533000 电话:0776-8805808 2828808 E-mail:lhn808@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