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我与樊老 |
|
作者:潘 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1-26 05:11:03 |
|
金秋十月,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乐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参加中国硬笔书法大会的全体代表及评委。我作为四届中钢理研会的特邀代表有幸与评委樊中岳老师相识,为此与樊老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我与樊老的感情的升温是在优秀论文评审会结束之后,也就是10月26日,当晚先生亲自邀我到他下榻的房间做客,我想原因有三:一是我与先生同为老乡(湖北人),且均为行武出身(先生早年曾当过兵);二是因为我写的论文与篆书有关;三是先生好客,不摆架子。
来到房间,我才知道此行樊老是与夫人同来的。二老非常客气,看到他们慈谒可亲的面孔,我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种说不出的“亲情”滋润着我的整个身心。没过多久,樊老便拿出两件已裱好的作品,供我欣赏,樊夫人亲自为我展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篆一隶两件大字硬书立轴:篆书宗法秦篆,结体严谨,用笔流畅,隶书直逼汉隶,仪态高古、气象万千。二作均用先生擅长的章草落款,通篇布局合理,赏心悦目。看过立轴,樊老又拿出两幅未裱的篆书方斗作品,说是复印件,但我看与真迹差不多,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先生用硬笔作大字找有所闻,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樊老问我有何感受,作为晚辈我那敢在先生面前“瞎诌”,早被先生谦逊的治学态度“惊”得不知所措了。欣赏完硬书作品,闲谈之余,樊老又拿出一册随身携带的宣纸制成的古色古香的印稿让我欣赏。印稿大约钤印三十方左右,内钤朱文、白文、玉印、帛印,形式多样、刻工精钻。樊老告诉我他曾对汉玉印有过深入研究,最近又在尝试“帛书印” (即把楚帛书用于篆刻)的创作,已取得一定成果。樊老还向我透露他已成为西泠印社的一员,说此话的时候,先生明显有些激动,这是他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如愿又怎能不叫人激动呢?我想凭着樊老对艺术的执著,日后他定会成为中国书坛上的一面旗帜!
10月27日,按大会日程安排,是全体评委、代表游峨眉山、乐山的日子。用过早餐,我们便登车前住目的地。按规定,樊老是应该乘坐小车的,可他坚持要与我们“青年”为伍,同乘一“大巴”,足见先生之谦和。上午我们首先来到峨眉山报国寺,大伙一下车并相互合影留念,当然我也少不了和樊老留影。之后我们又共同游览了伏虎寺,峨眉山博物馆。下年,我们一同返回乐山观赏乐山大佛,乌尤寺及睡佛。每到一处,樊老对当地的人文景观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每每见到名碑法帖,先生更是流连忘返,不忍匆匆离去,无耐只好举起手中相机拍下,待日后细细品味。中午和晚上我都和樊老在一起进餐,伏虎寺的“斋饭”嘉州大观园的“烤全羊”,都令我们回味无穷。整整一天,我就像“护卫”一样紧紧跟随在二老身旁,除了乐山、峨眉山迷人的风景让我心仪之外,更让我心感动的是:此行樊老年龄最长(61岁),可他爬起山、走起路来却精神抖擞,丝毫没年老气衰,体力不支的迹象。樊夫人也是“毫不畏惧”,虽说此前曾二度摔伤过腿,但她自始至终没掉过队,反而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沿。一路看到二老相互搀扶的情形,看到樊夫人背后逐渐渗出的汗水,我在为二老硬朗的身体“叫板”的同时,更为他们那种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28日,参加理论研讨会的代表返程,而评委们还要继续留在乐山,进行九届中钢大赛及“十佳、十杰”的评定。上午8时许,各位代表与评委依依惜别,我与樊老更是难舍难分。相聚虽短,情深意长。樊老几次握住我的手,叮嘱我多学习、多进步,对于他的诤诤教诲,我想我会终身不忘的。
樊老年届花甲,即将离开工作岗位,而我也即将离开部队,重返社会,这也许就是天意,老天让我与樊老在“佛都”结缘,必将“佛光”永照,真情长驻!
[作者:潘灯(笔名) 电话:13872280547 地址:434100 湖北荆州市荆北路三国公园办公室转李昌安 收]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潘灯签名设计参与及完成情况登记 下一篇文章: 乐 山 拾 絮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