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下 漫 笔
□ 潘 灯
硬笔书法天地网 http://www.ybsftd.com 2003年
3月25日 |
我坚信,我的血脉里流淌着艺术细胞,那是祖父遗留下来的。虽然祖父离开我已多年,但他挥毫泼墨时的情形,至今还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影响,才使得我在写字这条道路上,默默无闻走到今天,并将迎着这条道继续走下去……
我之所以称“写字”,而不言“书法”,是因为“书法”太难以企及了。我还不敢轻易和她套“近乎”。再说,我一度痴迷的,是汉字的造型及其所表现的方式。我总是拿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汉字历尽千古、饱经沧桑,发展到今天,其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个难以解开的谜。“书法”说到底也就是写字,只不过把写字上升到一定高度。“签名”也是如此;它是在人名的基础上让我们绞尽脑汁地去摆弄几个字或是几个字母,它有别于书法,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写字的藩篱。
汉字、写字、签名,构成了我人生的三大主题。无论是身处穷乡僻壤,还是客居异地他乡;无论是走在摩肩接踵的大街,还是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道,我的脑海里总会展现出一幅幅文字画面。所以,这些年来,我对汉字总是情有独钟。我曾异想天开把所有汉字都解释一通,但事情永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发现,我的想法太天真、太幼稚了。原来,汉字的演化并不是哪个人能解释清的。当初,许慎著《说文解字》,满以为自己的著述都是“真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许多观点又逐渐被后人推翻了。之后,又有许多汉字研究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大多都站不住脚,只能当作一种说辞罢了。君不见,时下一个汉字就会有数种解释吗?孰是孰非,我想只有当初的造字先生最清楚了。比起那些先贤前哲,我又算“老几”,面对“至尊”,我实在不敢亵读它们的清白。故对于汉字研究,我姑且把它当作一种学习的渠道,以此来方便自己。没有充分的步由、确凿的证据,我是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施于人的。
想当初,我几次报考美术,均失之交臂。后来跨入军营,由于条件所限,我改练习字了。一来给我枯燥的军旅生活平添几分情趣,二来也确实想在上面谋求发展。毕竟写字也是我的追求。我忘不了生产归来之后(笔者注:我头一年当兵在生产连)趴在铺上练字的情形;我更忘不了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从生产连调到师机关的喜悦心情;我还忘不了上军校时在院报上首次刊发书作时的那份激动……这些夹杂着辛酸与苦泪的记忆,我实在是无法忘记。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所有事情都在改变,唯独写字总是割舍不下,一直陪我走到今天。也许是自己“先天不足”,对于写字,我还不曾真正辉煌过,我期盼着、期盼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再说签名,我也是出于一种爱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我为上百人设计了签名,没想到,他们对我的签名会表现出那么大的兴趣。所有见过我签名的人,都大加赞赏,甚至有的人还说超过了专业设计师的水平。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反正找我签名的人是越来越多,部队的、地方的、身边的、外地的……我是来者不拒,“生意”之所以这样红火,大概是因为我分文不取的缘故吧!随后,网络、报刊也相继推出了我的签名,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既然这样,我又何不继续努力,为朋友们奉献出更多更美的“精品”呢?
夜已渐深,万籁俱寂,然而,我的思绪还像澎湃的波浪,难以宁静。我凝视着头顶的电灯,再联想到自已,我不就是一盏“灯”吗?那是一盏远航时的“指明灯”,一盏驱除黑暗、迎来光明的“心灯!
[本文由作者潘灯提供 讯址: 075100河北省宣化区 66195部队 74分队 电话: 0313-311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