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为硬笔书法艺术主旋律之鼓吹
——兼论线条组合(构筑)的重要性
□ 李金飞
硬笔书法天地网 www.ybsftd.com 2003年10月4日 |
一、引 言——由读宋文京《书法生态与当代社会文化》想到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已匆匆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这正如一个人从生下来,由婴儿渐渐长大,会走路说话,再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成年人的过程一样。新生发展起来的硬笔书法,却面临着现代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恰如一个成年时,要面临立业与成家的现实。硬笔书法从实用到艺术,从阅读到欣赏,它在进行迅速的转变,旧有的观念也在进行转化,在今天这个电脑迅速发展的电子时代,练一手功底扎实的书法显得有些背时了,生产工具更新和科技进步,以电脑和网络为主流的工具理性侵袭了书法的基础道路,书法正在远离时尚生活和主要年轻人群。硬笔书法参照系和坐标背景正在变大,硬笔书法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的创作和理论层面,还以以前的创作和理论语汇来描绘自身,很有可能会滞后于其它艺术门类,甚至被人们淡忘或被淘汰,变得与社会不通问候和阻隔沟通。
硬笔书法在未来社会形态中是变得式微,衰落,还是更加珍贵呢?硬笔书法是大众通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是否只是小部分人的自娱娱他?硬笔书法在全球一体化和政治国际化的态势下会处在民族文化的哪一系列和层次中?硬笔书法如何对现实和时代生活发言?
“书法已经偏离了时代话语的中心,成为边缘”。(宋文京《书法生态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段也引自该文,只是把“书法”改为“硬笔书法”)。
这是对毛笔书法来说,硬笔书法也是这样吗?
这些尖锐且很实在的问题,笔者无力回答,也不是本文所要着重关心和论述的。
现在的硬笔书法还不能跟毛笔书法相比,就连毛笔书法也不能跟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显艺术相提并论,“因为它本身具有极强的本学科体系和逻辑,既不能完全融入艺术学的普通规律中,又不能较多提供艺理于主流艺术思潮,更不能在艺术思潮大势中扮演先锋角色”(宋文京《书法生态与当代社会文化》)。再说,它又是那么玄奥,有一种哲学的色彩。更主要的是它抽象,不像文学通过阅读便知意思;美术有自然万物提供想象的参照,直接看到的也是自然中所存在的(这里除去西方抽象画不谈);音乐呢,人唱出来的歌声或乐器发出来的乐声,以声波的方式直接传达到欣赏者(人)的耳朵里,不必做多少思辨,听觉器官就能感受到乐
声的优美悦耳;舞蹈也大致音乐,人感觉器官也是直接能感受到,即人的眼睛能直接看到,也只稍加思辨,就能发现舞姿的优美。而书法呢,也虽能看到黑色的文字,但并不能引发什么,不像那样有想象的参照,它是抽象的,需要欣赏者独立观看、思考、感悟。真正的书法,并非直接沟通于大众,它的门槛太高,不能悉数普及和广泛认知,似乎非专业从事者和精英文化人不能步入审美堂奥,这也恰恰是书法魅力之所在。
在这种硬笔书法还连毛笔书法都不能相比的前提下,“书法已经偏离时代话语的中心,成为边缘”,那么对“硬笔书法也是这样吗”的回答不也是肯定的了?
其实我们不必给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一种艺术的新生,是社会、文艺发展的必然,也能得以健康迅速的发展起来,是得到广泛的人认知,是以大众意识的支配和有一定数量的人来从事的这股不可阻遏的力量来推动发展的。硬笔书法也许会凭借它的独特美学内涵,艺术价值和视觉力量而被更多的人青睐,从事。并且能够在某种求异求知力量的驱使下发扬光大!这是对硬笔书法最好的设想和充分的相信。
硬笔书法这繁荣昌盛的二十多年,是硬笔书法能作为一门独立而纯艺术的明证。硬笔书法已经经过了通向艺术的启蒙期,一旦全面启蒙,必将导向神话,现在正孕育了导向神话的契机:创作的艺术性大大得到提升,理论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不同年龄与文化程度的参与者日渐增多,硬笔书法新生代浮出水面,硬笔书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进步,正在开始的第四届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和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
二、中心语的提出
综上所思索,硬笔书法才成年便是不幸的,要面临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自身性格与生存环境的不符等等。那么,硬笔书法必须以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完善发展自身,使之具有独立品格,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又能适应所处文化环境,在艺术这个大花圃中生存下去,硬笔书人就要提高文化知识,在对传统的充分学习和领悟下,以新意识,新思维,新眼光,创造出这一时代的硬笔书法艺术,创造出上升到艺术与学术层面,代表先进文艺的硬笔书法语言来与时代对话。
硬笔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艺术化了的)。线条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首先映入欣赏者眼目的也是线条,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得意慰藉、净化和震撼。线条是硬笔书法艺术的主旋律,是灵魂,作为纯艺术的寻绎,书法家可以紧紧抓住线条反复“锤炼”反复“讴歌”。
三、线条存在的方式
每一根线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书法是以汉字为最小单位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存在于汉字个体中。如果不是组成汉字的线条,那它就不是书法的线条,一些散乱并没有组成汉字的线条所形成的书法作品,也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书法作品,因为它丧失了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的本质。线条之间在有规可循的条件下交织组合存在,保证了每一根线条有一个归属,也保证了书法是汉字的艺术。
四、线条组合(构筑)的重要性
硬笔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那么,如何把它“艺术”起来呢?除了用硬质笔对线条本身进行多种不同力度与速度的加工之外,依靠汉字既定的形对线条进行组合,是“艺术‘线条最重要的步骤。
如果把硬笔书法比作音乐,那么,硬笔书法中线条这一基本元素等于音乐中的音符,光是音符是无法构成一首乐曲的,只有当音符在一定的节奏序列中被交叉,并沿着主题旋律的轨道展开,产生多种和声,变调等的组合效果时,孤立的音符才具有意义。那么硬笔书法也是如此,只有当硬质而细的线条沿着一定的轨迹进行各种空间组合构成造型效果时,线条才会显示出硬笔书法特有的价值。硬笔书法以汉字为武器,但它却有着不同于其他线条艺术的特殊组合规律。
汉字组合线条的第一个特征是方块。所谓方块,立刻就具备了可以向上下左右任何方向发展的趁势。宋代大书家米芾声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海岳名言》)又尝自炫能“八面出锋”,这里所谓的八面,正是作为汉字方结构造型所具有的特殊张力。像拼音文字如英文那样没有方块的特点,也就只能有一种横向的运动效果,不可能达到汉字那样的空间效果。这个方块特点带来这样一个好处:基本单位的明确性。一个方块就是一个造型单位,一个中心,这又使它无论在工整的篆隶楷书中还是在流动的行草书中,能始终保持一个字的字形和各种对比关系。尽管字形常常在变,但中心和各种关系则不会丧失。
汉字组合线条的第二个特征是塑造空间。先民们日益感到简单的刻符难以反映丰富社会活支和思想交流之后,他们便转向了象形。随着汉字使用进一步成熟和体系化,原有的表现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渐消退,一部分描摹外物形态的汉字有被淘汰的趋势,大部分汉字结构摆脱体现自然美的要求,开始转向体现出物物之间,物我之间的各种内在规律美。从具象到抽象,汉字书法结构美的空间特征终于被确立起来。人们可以从书法的线条交叉组合的空间处理中施行广泛丰富的联想,却不必因为某字不象某行造型而感到不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态都会在书法线条组合空间中找到也许是不确定但却有内在联系的对应。梁武帝可以从线条的疾中想到“
惊蛇失道”,从线条的缓中想到渌水徘徊,别人也因此而想到飞鹰扑食之疾和细柳款款之缓。汉字书法空间塑造的抽象特征提供想象奔驰的最大天地。
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有这样一段话:“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调匀点画,上下均平,递相顾揖,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勿令左短右长,斜如正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八诀》)欧阳询认为,如果书法中单个结构的“分间布白”处理得很好的话,它会给人一种“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印象,这是空间塑造在心理上给人的真接投影,它是不具体的,又是具体的。欧阳询在汉字结构美的空间特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三十六法》把汉字书法在结构上的特征归纳如下:
1、排叠;2、避就;3、顶戴;4、穿插;5、向背;6、偏侧;7挑;8、相让;9补空;10、覆盖;11、贴零;12、粘合;13、捷速;14、满要不虚;15、意连;16、复冒;17、垂;18、借换;19、增减;20、应副;21、撑住;22、朝揖;23、救应;24、附丽;25、回抱;26、包裹;27、好;28、小成大;29、小成形;30、小大,大小;31、左小右大;32、左高右低;33、褊;34、各自成形;35、相管领;36、应接。
作为一种线的空间造型,有排叠、避就、穿插、向背、回抱、应接等等规则,但又可以变化,在不失规矩的前提下加以变化,这就是书法空间造型的优秀所在。
如果我们留心,或许能从建筑中获得一些启发。硬笔书法线条之间的组合,也可称之为线条的“构筑”,而“构筑”一词,就是源于建筑的。一幢建筑大楼,总体上来看层次井然,高耸而立,占据一定的空间,而拿局部之间来相比较,又会发现各不相同,参差错落。这也是建筑艺术所要达到的基本高度。我们还能从工艺美术中得到一些启发,散乱,不起眼的一堆小木棒,经过精心的摆放就会形成一些引人注目,有规则或无规则但自然美的图形、图案;一些平淡无奇的彩带,经过编织,便会变成一朵朵栩栩如生的鲜花或其他精美的饰物,极具美感和情趣。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不难看出,他们前后之间仅仅经过一种人为的手段——
说得笼统而专业点——构筑,可见构筑之后产生了美。构筑是产生美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重要手段的完成,各种美得以显示出来。硬笔书法与后一例极为类似。硬笔书法的汉字结构空间美的展现,就看书家的线条驾驭能力,如何对线条进行创造、“构筑”了。
五、提升线条动感与质感
一幅好的硬笔书法作品,线条应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一种运动感。硬笔书法作品作品经书家创作出来之后,其中的每个字,小到每根线条(即一笔一画),都是静止的,而书家在创作时,是在纸上创作并留下线条的运动过程,在线条产生那一刹那,线条是运动,笔一停,线条运动也便终止了,好的硬笔书法作品,还能感受到线条的律动,给欣赏者一种动感,这是书家很难达到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欣赏者凭借线条的运动轨迹去想象,通过双方面的配合,使物理意义上的“死”的硬笔书法作品赋予了“活”,赋予了硬笔书法作品生命意义。那么如何让硬笔书法作品具有生命力,动感呢?关键便是一个“力”字,力的运用。生命来源于
运动,而有力才能运动。前面说过,硬笔书法的线条是书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学养流露的媒介,也就是说,它一方面要为了书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作品创作出来要有人欣赏,就得必须考虑到欣赏者这一客体,首先的便是能否给欣赏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书家就要在创作时充分发挥力,很好的运用力,力由全身至手臂,手臂至于腕,手腕至于笔,再至于笔尖,全身之力经过各部传送于笔尖,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才能产生动感。用力过程中还得有大(强)有小(弱)有快(疾)慢(缓),这就是讲用力的技巧,也是书法两大要素之一的用笔中的一部分。这一环节至关重要,顿挫的力才会产生美,这种力对线
条直接产生的效果是:有粗有细,有枯有润,有长有短,有变化,有生气,有动感,硬笔书法作品要力求这种效果。
王铎大力讴歌“力”:“锷刿力勇,有猊撼树,蛟抶石之势”(《黄山谷<为张大同书韩韩愈赠孟郊序后记>跋》)赞美“力勇”,比作“猊撼树,蛟抶石之势”。“猊撼树,蛟抶石”者,即传统所谓“怒猊抶石,渴骥奔泉”之谓也,而且“狮吼猊怒,顿挫于诸。”(《草书颂》)狮即猊,狮子愤怒了,咆哮了,发作了—线条出现了,但这吼怒的线条,不是直的,而是有顿挫的,“顿挫于诸”,即无往不复,无往而不顿挫之意,力与势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线条中仅仅表现力美并不是书家所想达到的目的,也不是书法艺术的真谛所在。线条的质感也与动感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线条的质感,又恰恰来源于动感。书法质感,“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折杈股”是也,硬笔书法质感,能使我们感到线条好像凸现出来,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有一种震撼。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如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线条质感特强,观前者好像看到铁锥在沙子上划过留下的痕迹;观后者遇能联想到沾在屋檐下欲滴的雨水点。我曾看过一组李瑞清、康有为等几位大书家的碑体书法作品,被那种质感所深深震撼,有一种磅礴、凛然之气,从笔迹中似乎看
到了刀痕,这便是力的表现,质感也得以凸现。上面举例是对毛笔书法作品来说的,那硬笔呢?虽然毛笔与硬笔在书写工具上有本质的差别,但二者同为书法,就必定有内在的相同和联系。我觉得硬笔在表现质感与力美方面,还要优于毛笔,硬不是生硬,硬就是力的象征,质感也有赖于它表现。当然不可否认,硬笔比之于毛笔,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弹性小,这在表现质感与动感方面又大打折扣。对硬笔书法作品质感,暂以“铁画银钩”一词形容。
六、线条的舞蹈
硬笔行、草书,就是线条的舞蹈!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书法就是抒发性情、抒写胸臆,我们在创作时,就要放开生理和心理上所有的束缚,把自己置于一个完全自由灵活的空间。只有自由了,所表现出的线条才会自由,具有生命力,有动感,不会变得拘束死气;只有娄活了,也同样才会富有生气,才会丰富而不单调。作书时要令笔在手中、心中行,作行、草则心存恣肆之笔挥洒,作真则当行写(启功有“楷书当作行书写”语),在视觉上首先赢得欣赏者,硬笔书法是视觉艺术,也是书家通过笔底表现内心世界到欣赏者能过视觉再到内心而引起共鸣的过程。
拿硬笔书法与舞蹈是个很好的对比。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艺术。古代的舞蹈,节奏是缓慢的,而书法作品,也是以真书为主流,虽有多种书体,从舒放上讲,这一点并没做得很到位,虽也多变,但在线条上是很限制的。到现当代,现代舞的出现,外国霹雳舞、迪斯科等舞种引入中国,曾一度风靡;现在劲舞、街舞大肆流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性的进步。现代人,就是要找一种能抒发、倾泻内心东西的方式,所能、所愿接受者,也必须要与自己情趣、性格、审美取向相符合。
每一根硬笔书法线条的产生,也应和舞蹈一样,都是为了表现,抒发、倾泻、寄托,也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作书时,也要像舞蹈一样尽情舞蹈,但同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用笔的提按、速度快慢、字的欹侧、断连呼应,字法正确与否等,也同舞蹈要遵循一定的节拍、确定的舞步一样。
七、“敢于胡乱”
朱子说过:“字被苏、黄写坏!”项穆也反对“胡行乱语”。朱、项谨守中庸教条,“误却多少奇才,不敢放手”。
王铎反驳道:“《史记》敢于胡乱;《前汉书》如彼洗练,如彼精神,一毫不敢胡乱。”(《文丹》)明人也说过,“(《史记》)胡乱倒好!”刘熙载也说:“《离骚》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即是“胡乱”的最好说明。当这种用笔变成线条形象时,一些新的东西就会被创造出来。“胡乱”是大美之所在,大写意都是以胡乱为指归的。“胡乱”,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创造。无论是什么艺术,什么时代,只有具有“胡乱”之胆,坚持“胡乱”之美,才有看头,才有味道,才能使人奋发。
八、提高线条内涵
提高线条内涵当是硬笔书法家一生的追求。
而提高线内涵就得深入传统学习。
硬笔书法艺术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时代不同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和主流。“艺术工作者,不锐意出新,何必攻艺?!”(韩天衡语)构筑线条空间造型美,提升线条的动感和质感,把线条当作舞蹈来写,“敢于胡乱”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创新勇气和意识。但在人人都高喊创新口号时,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忽视乃至否定传统,要防止“一种倾向淹盖另一种倾向”,要防止一种数典忘祖、民族虚无的倾向。书法艺术的发展是积淀式的,递加型的,继承传统与创新同样重要,因为传统是创新最为重要的前提,硬笔书法艺术创新若不是继承传统的创新,所创之新便是无源之水,是站不住脚的。“出新贵在行动,要防止成为空泛的口号和只
具赶时髦潮流的躯壳”(韩天衡《传统万岁,出新只是万岁加一岁》),就要踏踏实实深入传统中去向传统借鉴、学习。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毛笔书法艺术遗产,硬笔书法要从中去汲取丰富的养分来丰富、充实自身。但又要时时警惕成为传统的俘虏,要加以批判地学习和接收,化古为新,取古之精髓为我所用,要“固守我的灵魂”,让笔底流露出真我的东西。
提高线条内涵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读书,提高文化知识,注重修养。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名字的和当今书坛中的书法大家,哪一位不是学识渊博、均有著述?硬笔书法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只要知识丰富学养深厚的人,下笔才不凡,才能写出具有真正文化意义的硬笔书法作品来。
九、结束语
在本文结束之际,顺便提一下值得一提和让我高兴的事,便是目前硬笔书法理论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是硬笔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可以说,硬笔书法艺术开始走进了自觉时代。现在的硬笔书法未能对硬笔书法作为艺术形态本身所进行的阐释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硬笔书法若要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获得相应地位与主流地位,它最终还是要依靠硬笔书学的支撑,这是一种来自文化的支撑,而仅凭大众情结来维系硬笔书法的命运,则硬笔书法很难跻身当代学术层面,而其生命力也不会很强,持久力也不会长。
我们要对硬笔书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即外围环境)中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在今天这个世界文化共通化,文化格局、艺术思潮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硬笔书法要跻身文化艺术之林,就要首先明确硬笔书法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方向是艺术方向,而方法,事是在于人为的,关键在于我们硬笔书人怎么去做。我们只有在深入传统学习,提高文化知识的前提下,以新的艺术观念,大手笔去锤炼,大造硬笔书法线条,提升线条动感与质感,提高线条质量,内涵,同时用一切手段来组合,构筑线条无限的空间造型之美,去不断挖掘、发现硬笔书法的新美,创造出这一时代的硬笔书法艺术。
硬笔书法或美好或痛苦的昨天已经过去,硬笔书法活在残忍的今天中,只有我们硬笔书人一起努力,去“书写”硬笔书法更“美好”的明天!
滇人金辉作于南粤端州
2003年6月23日完稿
作者简介:
李金飞,笔名金辉,斋号“锤线斋”。1983年10月生,云南楚雄人,毕业于湖北孝感商务贸易学校,并自修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硬笔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文章曾在《中国钢笔书法》、《钢笔书法报》上发表,现为著名书法理论家,评论家刘贤斌先生弟子,东方书画艺术协会会员,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
作者电话:0158-2672496 13536993705
地 址:(526040)广东肇庆市端州区星湖东路10号8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