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硬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现象
□郑可春
硬笔书法天地网 www.ybsftd.com 2003年
6月 3日 |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少儿硬笔书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少儿硬笔书法教学多年,将所闻所见和感受到的一些不良情况形成文字,以示于众。
一、教师以自己的字为帖
有些老师将自己的字作为教学范字,并形成教材。我所知道的某君以自己的姓美其名曰“某体”,作为教学范字,结果看看其学生的字,支离破碎,不堪入目,使学生误入歧途。如果该教师的字确实可以为帖便罢,其实,大部分教师的字还不足以拿来为范字,一者,其字没有得到社会公认;再者,即使得到承认,也要看具体情况,因为有些人的字个性(姑且理解为艺术性)太强,不宜初学。我想,拿自己的字给学生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主观上,想把自己的字传下去,显得“后继有人”;二是客观上,硬笔书法老师也确实难找到一本较为合格的字帖。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教材,市场上的字帖劣质的太多。于是,有些老师认为与其买这样的字帖,还不如以自己的字为范字。我所在的市新华书店,硬笔字帖琳琅满目,不下数十种,可质量较好水平较高的却很少,仅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的字帖可以信赖。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当今硬坛令人放心的书家字帖不是很多,楷书有刘惠浦、赵彦良、范林庆等,行书有王正良、卢前、潘现等,隶书有崔学路、何昌贵等,金文篆书有樊中岳等。因而人们在选择字帖的时候当谨慎些,让劣质品自然消失。可以将统编教材交给信得过的杭州硬考办,由他们招集高手、精英按楷、行、隶、篆一套四册进行编写,发行到全国各地。这样,让学生学得放心,教师教得放心。
二、以金钱为诱惑,刺激学生学字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将书法艺术与金钱划上了等号。有些老师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字值多少钱,好像学字就是为了以后能赚钱。我所了解的某君,上课经常将字和钱联系起来,并且自称每年靠写字能赚30万元。这里,我们且不去考证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我们说,这种教育思想是有悖于国家教委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尤其对刚学字的娃娃来说,不能让这种功利观念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字最终能不能写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他身心的健康成长。这里,我建议我们的书法老师不要用这种金钱诱惑作为学生写字的动力,这样对他们是有害的。在可能的条件下,教育部门最好对上岗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另外,一些办学单位在聘请教师时也要把把关,挑选一些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较高的老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
三、课堂学生人数太多,老师用麦克风上课
课堂学生人数以多少为宜,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小学生一般为30到40人。而硬笔书法这门特殊学科,人数在20到30为宜。有些小孩要手把手地教,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人数不能多。而我所了解的一家办学单位,一间大教室里学生人数竟达130余人,教师用麦克风讲课。这种上课规模和形式,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现象,无外乎办学单位想节省资源,少开工资,多赚钱。我要奉劝这些办学单位,应该多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多考虑下一代的成长,少赚一些钱。让学习环境好一些,多一些小型课堂,少一点“报告厅”,这种“报告厅”如果用来开讲座尚可,若用作课堂,没有最好。
四、家长陪读,教师讲课对象容易变为家长
由于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上课时也形影不离,担心子女听不懂或不放心小孩,担心他上课不听讲。我们说,家长的这种主观愿望和热情是可大加褒扬的,但这种爱子方式少一点为好。试想,上课时,家长在一旁指指点点,小孩的主观接受很容易被打乱,是听教师讲,还是听家长“吱吱喳喳”,弄得小孩很矛盾,无所适从。从教师的角度讲,担心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太简单了,不自觉地把内容讲深了,抽象化了,以为这样对家长好交代。但是这样一来,小孩就会感到很吃力甚至不懂。回家以后,家长再把所理解的讲给小孩听,这种传递很容易“离谱”,对小孩不是“帮忙”,反而是“帮倒忙”了,因为大部分家长对这一行是不太懂的,自己的理解和传授是很容易出现误差的。前两年,我本人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家长普遍反映我讲的不错,层次高,功底深。可我再问一问学生,有些同学听不太懂,尤其对只有7、8岁的少儿。这下我才恍然大悟,我是给少儿上课,不是给家长上课。说到这里,我倒有个建议,办学单位可以明文规定,家长一律不得进课堂,以利于教师把握和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小孩专心听课。
此外,诸如上课形式单一,教师“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话就是标准答案,不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同仁们已经注意到的不良现象就不再赘述了。这里,笔者仅就少儿硬笔书法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的、影响较大的不良现象作一浅述,旨在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原载《青少年书法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