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书法(家)之地位
——兼与曾德宏先生商榷
□王运智
硬笔书法天地网 www.ybsftd.com 2003年
8月19日 |
拙文《硬笔书界 谁能封“家”》在《书法导报》5月7日一版刊发后,引出了曾德宏先生6月25日的《硬笔书法
慎重封“家”》之文,本人反复品读曾君文章,对其文中的部分观点不敢苟同,现提出异议以应曾君并求教书道同仁。
自从美国人沃特曼发明了钢笔这一书写工具之后,因其便捷,快速的特性而风靡全世界,并逐渐为大众喜爱。当中国汉字这门古老而独特的优美文字被中国人通过硬性材料(俗称硬笔)艺术体现在人们的眼前时,硬笔书法便被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所接受。六、七十年代,以白蕉、邓散木、黄若舟为首的书法家率开钢笔书法之先河后,以庞中华先生为代表的硬笔书法大军便成为这一艺术奇葩的极力倡导和鼓吹者。从七十年代的兴起,到八十年代的发展,至九十年代的提高,其间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其声势之浩大,参与之广泛实为书坛少见,也是书坛之幸事,一部分先前从不沾硬笔书法之边,视硬笔书法为雕虫小技的毛笔书法家也参与其中,为硬笔书法这门年轻的艺术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虽然也有少数人持否认、怀疑的态度,但终因寡不敌众、势不可挡而不得不有所承认。硬笔书法之优势体现在硬笔书法艺术的大众化。
正基于此,在96年1月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力排它异,顺乎众心,适时地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这是对硬笔书法艺术性的真正首肯,也给了硬笔书法家以莫大的欣慰,众多的硬笔书家欢呼雀跃,为之奔走相告,硬笔书法终能登大雅之堂,硬笔书法家终有所归属。然欢喜毕竟代替不了忧愁。短暂的欣喜之后,换来的却是伤心的阵痛。我们从中国书协接纳硬笔书法、成立硬委会这一举动上作深层次观察:中国书协实质上只是视硬笔书法为毛笔书法之附庸,并未从根本上情愿承认硬笔书法。这也正好与曾德宏先生的观点如出一辙。要不然,中国书协怎会在下设的几个单项艺术组织如篆刻委员会、刻字委员会、硬笔委员会中人为的分成几等呢?篆刻单项国展、刻字单项国展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赛事1-2次,为什么就能加入中国书协?而硬笔同样是入选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为什么就不允许加入中国书协?以另一种不平等方式对待呢?是硬笔书法不及其它艺术?否。是硬笔书法家艺术水准太低,也否。
俗话说:“再丑也是娘的孩”,既然公开承认硬笔书法是艺术,又拒绝承认其应有的资格与地位,这岂不是出尔反尔?自欺之人?硬笔书法与书法篆刻、刻字艺术一样,既然也成为艺术园中一员,就应该好好扶持、不偏不倚才对。
按照曾德宏先生在文章中的第三部分所意,只要是中国书协吸收了硬笔书法家,那中国书协就不能称其为“书法家协会”了。先生文章结尾是对硬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家的一种轻视和否定。假如按先生所言进行推理,中国书协吸收了硬笔书法家,那么这些硬笔书家只能算是一群乌合之众吗?我不否认中国书协的权威性,也无从怀疑中国书协的入会检验标准,但我丝毫不能说,硬笔书法家跻身中国书协便会降低中国书协之权威和地位。中国书协自会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来体现它的权威。如果要是有朝一日,中国书协能吸收硬笔书法会员,也不至于是曾德宏先生所言“中国书协敞开大门,填个表,收些门票,十亿中国人全成“硬笔书法家”的荒唐局面。果真是那样,那中国书协才真正是难称其为“书法家协会”了呢?
笔者近些年来从全国各大小专业报刊上见到不少曾先生的毛笔、硬笔书法作品,也时时在某某书法大赛上见到曾先生的大名,这一切的一切,我想也不是先生所说的“好大喜功”之举吧!一个热衷书法的人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参加书法大赛,加入书法协会(并不假冒伪劣),其目的只是为了充分检阅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实力与地位,将硬笔书法(家)纳入中国书协是众心所向,并非曾君所言“好大喜功”也!
(本文原载1997年11月9日《九州书画报》总第182期,由作者王运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