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首 页 综合频道 展览频道 教学频道 书画市场频道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淘宝专卖店 王者书法笔

  当前位置: 名家访谈 > 云间白蕉

   
 
 

云 间 白 蕉

□成 颜


硬笔书法天地网 http://www.ybsftd.com 2002年11月14日


  有些人的作品大概真的是如苏轼自言,“留与五百年后人跋尾也”。

  这其中不包括李敖。他的那两部长篇小说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个战士、一个博学饱读的书生。


  我私心确定的有两个人选:王小波和白蕉。

  王小波是作家。这里说的是书法家白蕉(1907-1969)。

  首先知道白蕉的时候,我把他和邓散木连在一起,原因在于他俩合著的《钢笔字范》。之后看过平衡编辑的《书法大成》,有他的草书示范和几件小行书。印象不深,也谈不上什么感受。因为作为初学者,我是跟着名气走的,我很少在专业刊物看到对他的评介,即使在专门论述民国以后的上海书家的文章或者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名录里,都罕见他的影子。于是我以为他并不重要。

  同大多初学者一样,我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书法当于魏晋中求,王羲之代表了古典书法的顶峰,后世书家不过承其一端。《兰亭序》、《圣教序》成了我不敢或离的行书范本。

  随着对王羲之体会的深入,对白蕉的认识才逐渐清晰。而今,就我所知,白蕉应当是超迈古今、直接魏晋的第一人。与他同时代的号称二王嫡系的名家中,邓散木失之于气浊,沈尹默失之于势平,潘伯鹰失之于拘谨,马公愚则显得束缚重重,未敢稍越雷池。即便与古人相比,董其昌古淡有余,面目单一了些;赵子昂妩媚秀润,风骨逊之;苏东坡书为“兰亭之一变”,是写大王的高手,却时露抑郁不平之态;而号称“书法多自兰亭中来”的陆柬之,从他的代表作《文赋卷》考察,也有食古不化的嫌疑,因为王羲之作字随意,或楷或行或草,用笔则方圆变化,一任自然,陆书则楷行间杂,刻意安排,比如那几个“之”字就圆得突兀,圆得僵死。

  列举诸多,我惊讶的看到,白蕉如名士信步,尽兴来去,荷锄南山,不涉尘俗。

  白蕉的成就并非全凭天分。他善于学习,而且刻苦。比如,幼时写兰,“移灯取影”;相传将二王书迹放大张于壁间,朝夕相对;晚年别署“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其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白蕉是寂寞的。他生性散澹,不慕名利,诗书画印无愧前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荣耀。人们更多注意的则是当时被奉为书坛盟主、二王掌门的沈尹默,还有行为乖张的“粪翁”邓散木。他过得清苦,到死的身份是上海画院的画师,据说他的夫人年届九十,还健在,其后人都没有传习家学,儿子只是普通工人。

  当然白蕉还是有知音的。沙孟海在《白蕉题兰杂稿长卷跋》中写道:“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我觉得沙孟海夸得还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以上这段文字,表达一个后学小辈对一代宗师的景仰之情。

  记得有学者批评白蕉,认为虽然从古典的角度判断,白蕉几近完美,但毕生囿于二王,只是“书奴”罢了。此论我难以接受,因为与二王对照,白蕉用笔趋于简单,体现“笔墨当随时代”的现实特征,用墨则出神入化,恐二王所未及,二王书作局限尺牍小幅,白蕉在章法布局的把握前不见古人,不正是创作上的开拓么?

  白蕉提出了学书三境:恒、兴、静。他以自身实践表现为后人做了示范。

  五百年太久。白蕉当然不会被遗忘。
 

 


 

版权所有 (C)1999-2008 www.ybsftd.com 《硬笔书法天地》网站  站长:史洪清
通信地址:辽宁省东港市1号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118300
联系电话:13842548997  电子邮箱:ybsftd@163.com  QQ:309800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网站律师